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游唐传奇> 第五章 鉴真和尚(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章 鉴真和尚(下)(1 / 2)

李游仔细打量这位历史中六渡日本的传奇和尚,见这老和尚穿着普通僧袍,面目黝黑皱纹斑斑,很没有气派,很是平常。与后世电视剧中,一身红袍法相庄严的形象相去甚远。不过,这鉴真和尚身形瘦小且不是很高,一眼看上去,他的体型和于教授有些相仿。

于敏看着对面向着自己施礼的和尚竟然是大名鼎鼎的鉴真和尚,连忙起身,道:“鉴真大师法名远扬,今日得见实是有幸。老衲玉明,这是老衲的徒儿离忧。”

于敏嘴上说得客气,心中却想:这历史上的鉴真大和尚可是受人景仰的得道高僧啊,怎么会这样,怎么不在庙里传经诵佛,竞跑到这偏远山村来做寻常法事?难道缺钱?……还是什么别的原因?……还有,历史上的鉴真好像应该是个瞎子,怎么看他的眼睛一点事都没有?这又是为何?

种种疑问令于敏琢磨不透,不由的,他更加仔细地打量起鉴真来。

话说这鼎鼎有名的鉴真大和尚,怎么会来到这里做一做寻常和尚的业务,其实,这其中另有一番隐情。

唐朝佛教盛行,佛教文化得到了极大地弘扬。到了唐玄宗这朝,玄宗皇帝见民间善男信女日渐增多,心中起了忌惮。可是面对满朝上下诚心向佛的这股潮流,玄宗皇帝不好强行弹压,便想出了一个“抑佛扬道”的法子想平衡一下。

这年,日本遣唐使访唐,第六次向玄宗皇帝请求遣鉴真和尚往日本传佛。前五次访日,由于海上风暴的原因,鉴真和尚都没有成功。这第六次东渡日本,玄宗皇帝倒也是同意了,不过附带了一个条件:要派五个道士随访日本传道。

这一下,日本遣唐使团不干了。他们是来请佛的,这带回去几个道士,那还不给人骂死。当下,鉴真第六次东渡日本的事情就谈崩了。

日本遣唐使不甘心,跑到了扬州延光寺找鉴真商量,想避开官府让鉴真赴日。鉴真和尚也执着,把访日传佛当做毕生的追求。前五次东渡差点淹死,这第六次难度更大,怎么也算是个私自出境的事,却丝毫没有动摇他东渡传佛的决心。

可玄宗皇帝也不傻,早防着这手了。鉴真还没成行时,扬州官府便把延光寺给围了。

恰好,大户人家王家来延光寺请做法事,使了些手段买通了衙役。那鉴真和尚便换作普通和尚打扮,带着几个弟子和一个日本翻译混了出来,打算做足一天的法事后逃往日本。

就在这一天,鉴真和尚遇见了李游他们,命运注定这番东渡不会平顺……

——————————————————————————————————

午饭后,孝家继续守孝,和尚们继续超度。李游和于敏却被安排在厢房休息,厢房里有鉴真,还有另外一个怪里怪气的和尚。

两派和尚,一间厢房,难免要切磋切磋。

鉴真和尚见于敏、李游二人坐定,寻思:这二人似道非僧,却称见过佛祖,也不知是真是假,何不探探深浅。于是合十一礼,开口说道:“听闻玉明大师曾云游天竺,得遇佛祖点化,想玉明大师必乃有道高僧。贫僧研修佛经多年却也粗浅,常有不明之处想请教一二。”

虽然于敏是考古教授没入佛门,可是因为职业的关系经常研究古佛经,对于佛学知识还算精通。听到鉴真开口求教,于敏心知肚明,一番计较权衡之下,出于爱好,于敏打算与他交流交流。

于敏双手合十施了一礼,刚准备开口答话,却被一旁的李游打断。

李游兴冲冲地说:“师傅,弟子近日有一事参研不透,日思夜想百思不得其解。此时师傅既然要论佛,那么烦请师傅先为徒儿释疑解惑。”说完后,眼睛还朝于敏古怪地眨了眨。

原来,李游眼看着真和尚要和假和尚搞什么学术辩论,心中着急害怕穿帮,害怕假和尚被踢出堂去,这才赶忙插言打断。

也不管于敏理解不理解自己的眼色,李游一副求知若渴的模样,赶紧又道:“弟子一直在思考身口意如何修行?还请师傅赐教。”

这是白居易与惟宽和尚参禅的故事,大学时,于教授在课堂上教过,李游虽然成绩不行,可对这一段故事倒是十分留心。巧妙的是,对于这一段参禅故事,于教授知道可鉴真和尚肯定不知道,因为这会儿,白居易老先生,还不知道在哪个黄花姑娘肚子里呆着呢。

于敏一听,这提出的哪里是什么问题?这明明是自己教学时常常讲的典故,自己可以将它倒背如流。不由的心里暗暗好笑,心道:这小子,真无耻,真狡猾!倒是讨人喜欢,有前途。

心里在骂李游无耻,可脸上却装作一副认真思考的模样,还偷偷打量了一番鉴真和尚,看他如何作答。

鉴真果然忘记了和他学术切磋,眼望窗外陷入了沉思。

好一会,直到鉴真和尚眉毛都想歪了,于敏知道火候到了,不急不慢开口说道:“无上菩提者,被于身为律,说于口为法,行于心为禅,应用者三其致一也。如江淮河汉,在处立名,名虽不一,水性无二。律即是法,法不离禅,身口意合一而修,身口意皆名心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