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三国之江山一统> 第十六章 机会终于来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六章 机会终于来了(2 / 2)

看着对方有些错愕的样子,于笃心中暗笑,脸上却是不动声色的道:“正南,你看看,我军该如何分配是好?”

审配倒是没想到于笃会把这么重要的事情告诉他,错愕了好一会,才正色道:“不知道大头领如何看待当今天下?”

于笃似乎早知道审配会这么问,不假思索的道:“早年我曾到洛阳游学,后来又听不少人说起,当今皇帝沉湎酒色,恐命不长久。而今年又行州牧事,我恐皇帝一旦驾崩,少主即位,外戚、宦官、地方权臣相互倾轧,天下必将纷乱不止”。

“那大头领欲如何自处?”

“今年冬天我欲先练一支强军,待到明年,先出山寻找机会,待到谋得一官半职,再伺机而动”。

“不知大头领欲往何处?”

“不外幽并两州。外患由来已久,如今朝廷式微,边患渐盛,鲜卑、乌桓、匈奴频繁寇边,我欲以此为机,立足边塞。待中原大乱,我当提精骑南下,荡清寰宇”。

其实于笃也没个具体的思路,只是有这么个模糊的想法,便说了出来。这话若是郭嘉、诸葛听了,定会指出于笃这番话实乃泛泛之谈。只是审配并非郭嘉、诸葛之流,听了反而觉得非常有理。

审配心情激荡之下差点倒头拜服,好歹还有些许理智,硬是挺住了。平复了下激动的心情,便拿起那份清单仔细琢磨。

见审配全神贯注的看着那份清单,于笃也不去打扰,心中却忍不住兴奋:老子终于收了一个历史名将了。却是将廖化跟裴元绍忘在脑后了。

整理下思路,审配正色道:“既然大头领欲争雄塞外,那骑兵首先是必不可少的。裴元绍将军勇猛善战,当为骑兵统领;而廖化将军沉稳理智、进退有度,当为步军头领。骑兵可建五百轻骑,由裴元绍将军指挥;另外可择机敏懂胡语之人,编入斥候队,斥候队为百人,如此知己知彼,当立于不败之地”。

“剩下之兵,可分成两部,每部约八百人,由大头领及廖化将军分统。各部辖枪兵二百、刀盾兵三百、弓箭手三百。”

“战阵之要,首重令行禁止、进退合一。大头领麾下之兵,勇则勇亦,只是战阵之上尚有不足。大头领练兵之时,当多加注意。”

于笃点头称是,脸上虽然严肃,心里却是高兴的乐开花了。听这口气,貌似审配大帅锅已经投入俺的麾下了?!不过貌似电视剧里属下称呼老大不都叫“主公”的吗~

心中虽然为此奇怪,但也不好直接问,想问也没人能回答啊。

当下不再纠结这个问题,命人把裴元绍跟廖化叫来。将自己整理出的《练兵纪要》交给二人,又将刚才自己与审配的商议告知二人。

二人本是黄巾旧将,如今骤得重任,均是感激涕零。毕竟除了大头领,剩余的青牛角、李大目等人也只是他们的手下而已。纷纷表示忠心,更赌咒发誓要将兵练好。

山中无甲子,山外岁月长,转眼间就来到大汉中平四年。

这一日,于笃正在观看贼兵们列阵演练,当然用的都是木刀木棍。像这样的列阵演练自从过完年就经常举行,现在的贼兵,用审配的话说就是:令行禁止、进退有度,堪称精兵了。

一边观看演练,一边跟审配低声交换着意见。这支强军的练成,审配的功劳是很大的。

于氐根忽然匆匆过来,说是外出刺探消息的哨探回来了,并有重要军情禀报。

不记得这两年有什么大事发生了。于笃疑惑的将哨探叫来,一问才知,果然有大事发生!

前两天,大汉中平四年二月,幽州渔阳人张举联合原泰山太守张纯,在乌桓大王丘立居、苏仆延的支持下,杀护乌桓校尉公綦稠、右北平太守刘政、辽东太守阳终等人,聚众至数万人,屯兵肥如,掠夺幽州、冀州。

朝廷震惊,命宗正刘虞为幽州牧(实际上到明年刘虞才会被任命为幽州刺史,剧情需要,勿怪勿怪)前往讨伐。刘虞现在驻守涿郡,广招豪杰相助。

于笃闻言与审配相望,二人均从对方眼里看到难掩的喜意!

成败当在此一举!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