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回了她们自己做的粽子过来。人情都是要有来有往才能长久的,何况是在朴实的村里,虽然曾铜柱包的粽子没包好,掉落了不少米和馅料,他还是红着脸说明后回了粽子和一条腊肉。
忙碌充实的农家生活过得很快,转眼又到了端午节,在这个跃骑镇有很多说法如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的前一天,村里人就会在河边采回艾叶和菖蒲。有生意头脑的村民就会提前几天开始在镇上或县里去卖端午必须准备的艾叶,菖蒲,粽子等。村里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刘氏还给如佳五个在额头和手脚处涂抹雄黄,佩带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
端午节那天四个村会组织各自出一条舟来赛龙舟,舟上有6个人帆船,4个人敲锣打鼓为自己的组员加油鼓劲,四个村里的其他人都会围着那条越河看四条舟比赛。赵子丰今天没办法继续研究他的水车,虽然研制出一部分主体出来,但这个时候需要陪着爹娘婆娘孩子去看赛龙舟。
如意和儒青好不容易挤入一个比较好的位置,看着四个村长分别安上龙头、龙尾,祭拜了龙神和屈原,此时祭祀龙神气氛很严肃,多祈求农业丰收、风调雨顺、去邪祟、攘灾异、事事如意,也保佑划船平安。用人们的话说,“图个吉利”,表达人们内心良好的愿望。然后再准备竞渡,而且买一对纸制小公鸡置龙船上,认为可保佑船平安。在正式竞渡开始时,气氛十分热烈。如岸边有秀才摇头晃脑的念道:“……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且如瞬。坡上人呼霹雷惊,竿头彩挂虹霓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这些诗句淋漓尽致地写出了龙舟竞渡的壮景。大家平时没有那么空闲凑热闹的,如今也争着来看龙船,银钗耀日;鼓声、红旗指挥下的龙舟飞驰而来,掉如飞剑,鼓声如雷;终点插着锦绮彩竿,作为标志。龙舟向着标飞快地驰近……岸边的村里人各自为自己村里的人呐喊加油,如果村里赢了会有奖品的。
如意第一次在古时体会到如此热闹宣扬的场面,各自喊得脸红口干,满头大汗笑着乐着,有股身在闹市的感觉。看着一张张洋溢着单纯快乐的笑脸,让人心里快乐安宁,不由自主被他们吸引,沉浸于这热闹而快乐的情景里。如意抓着儒青的手向着挂着东河村的那条舟跳着喊道:“东河东河,勇夺第一,东方不败。”“哈哈”“呵呵东河东河,最棒。”周围听到的同村的也开始一起喊起来,声势浩大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