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真是疯癫了,要是现代的话,肯定是一个严谨专注的研究学者。”早上如意三姐妹出门割草回来,剁草煮熟喂食家禽,洗衣服回来看到赵子丰还是自驾牛车送儒青上学回来拿着木头和那书在那里研究,预计都没有动一下。
自从曾铁柱拿了那本游记上的四种农具后,赵子丰时间基本上花在研究如何把图片上的农具做出来,当然简单的连枷和扇车看过后,不用两天时间就做出来了,虽然没黄豆之类来实验连枷好不好脱粒,但曾铜柱背了一袋子没脱壳的稻谷来用扇车去除夹杂在里面的石子,野草种子之类的杂质。一摇动扇车,轻便简单的去除了大部分杂质,就是如静也能摇动一会儿,这让大家更坚定其他三样农具的实用和便利了。后来赵子丰还请来赵木头帮忙看怎么制造出这两样水车。斗式水车是用于打井的,可以稍缓研究,但水转筒车对大家浇灌田地非常有用,一定要做出来,有些进河的旱地说不定就能因此变成水田,能做水稻的水田,多好。
不过看着赵木头两父子有商有量的在尝试水转筒车的做法真的很温馨,或许这就是父爱如山吧,赵木头不怎么过问家里的事情,极少关注儿子的生活,但有什么都记住心里,表现在行动中。
家里现在有150来只大小不等的鸡,60多只鸭子和10几只鹅,虽然鹅很会吃,饭量特别大,但有会护院的鹅在,耗子和黄鼠狼都比较少见。如意有一次亲眼看见一只肥大的黑老鼠快速爬去鸡窝里偷食,被护蛋的母鸡发现后咕咕的叫,引来大白鹅呱呱的跑过来,追赶那只大老鼠,伸长它的鹅脖子嘴巴用力去啄老鼠,追啄的老鼠很狼狈的逃跑,这就是当时给如意的感觉。事后,如意特意在河边打捞了鱼籽和田螺敲碎后给她吃。
等山上野生的和院子里移栽的果树叶子长了不少后,如意特意让曾铁柱铜柱两兄弟拿了柴刀帮忙把果树上幼小,有病害的枝卡砍掉,哪怕是已经开花的桃树和有了细小果实的李树。曾铜柱劝如意不要把这些开花结果的砍掉,但如意执意要也没办法只好照做。到时曾铁柱看了一下她,再看一下砍掉的枝好像明白了什么,一言不发的帮忙砍弱小多余或有虫害的树枝。虽然如意只听过果树修剪应掌握“五看”和“三稀三密”的原则,不懂具体怎么做,但无碍她去尝试,学着去修剪,慢慢积累经验,最起码知道优胜劣汰。
让如意觉得疑惑又熟悉的是这个节日还是为了纪念屈原,只是屈原是来自紫朝国,有这个人只是时代不一样。相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如意家的糯米是赵木头让小姑拿来的,大概有15斤,刘氏想着难得包一次粽子,家里上到孩子他爹,下到如静都非常喜欢吃粽子,干脆就买多25斤的糯米包甜的和咸的粽子,到时给孩子她爷奶,大伯,大姑和舅舅家送一些。
五月初四那天,把提前一天一天泡好糯米,将粽叶清洗干净用开水烫一下备用,买了3斤五花肉,肉洗好后切小块,然后放酱油、跳香粉、蒜粉、料酒、糖、盐少许,腌制两个小时,然和把发泡好的干香菇,花生米和腌制的五花肉一起放入锅里炒香,用粽叶包肉馅粽子时,刘氏告诉如佳三姐妹放肉一定要糯米把肉包起来,这样肉的味道不会外泄,油和香气会被糯米滋住,这样肉夹杂着米香,米又纠缠着肉香,回味无穷,用棉线绑好,再蒸上1个时辰五花肉香菇咸棕就做好了。
再做绿豆鸭蛋黄棕,用泡好的糯米包着蛋黄和绿豆,然后用粽叶包好文火蒸上半个时辰。
最后一种是豆沙红枣甜粽子,刘氏让女儿不懂怎么包的话就照看着她的做法做,取一到两片粽叶,折出一个三角,放一勺米,再放豆沙红枣,再放一勺米用手压实米,粽叶从上往下折叠,叠成三角形,用棉线绑结实。刘氏等甜粽子都包好后,正好绿豆鸭蛋黄棕的那个锅也蒸熟了,就换上甜粽子,加入没过粽子的水,上面压一个盛水的盆,盖好锅盖,再蒸上半个多时辰就差不多了。
等蒸熟的三种粽子放凉后,刘氏按每样粽子各送9个给孩子的爷奶,叔爷奶和村长家,孩子的大伯,大姑和舅舅家每家每种馅心的粽子送6个,卢掌柜,钟掌柜和梁师傅这三家也不能忘了,考虑到他们家境,也每样送6个。像春花婶比较要好的人家就每种粽子3个,其中曾铁柱两兄弟不善于包粽子,加上当家的特意交代要帮着他们准备好端午节的东西,也给他们送各6个粽子。先让孩子他爹和自己去把长辈们的粽子亲自送去,在配上自己分别准备的端午节礼,其中孩子爷奶的是最丰厚的,有衣服各一套,雄黄酒一坛和200文钱。
大哥他们都不在同村了,也需要孩子他爹驾车去送节礼,自己则带着如静给村里要好的几家送粽子,当然她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