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逐鹿大明> 第三百二十五章:恩威并重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二十五章:恩威并重(1 / 3)

西王率领手下官员登船向大明船队正使郑和说明昨日之事。实因自己和东王厮杀。误会所致。绝无和大明朝开战之意。恳祈天朝念及小邦无知。赐予赎罪机会。为示请罪诚意。愿以倾国之资。黄金六万两自赎。对使者。副使。以及众位将军另有厚礼奉上。

一众怒火冲天。磨刀霍霍的明军将领眼见对方一派卑辞厚币。俯首帖耳的请罪姿态。不自觉也消去三分火气。默然静坐下齐刷刷转头看着郑和。是和实战。那便要听主使大人一言而决。

默然片刻之后。郑和沉声说道:“我大明乃华夏礼仪之邦。并非不明事理化外蛮夷可比。皇帝陛下遣我等驾舟出海。便是愿与海外诸国交好之意。念及尔等幡然悔悟之心甚诚。本官也不愿两国妄动刀兵。以致血流成河。”

西王听闻占城商人翻译。知晓郑和无意开战。心中高悬已久的大石这才落下。伏倒在地。叽叽咕咕的说出一番话來。表示小邦之王感念天朝宽大为怀。愿意臣服于大明皇帝陛下。以为藩属之国。

郑和站起身來。伸手将西王扶起。言道:“既然王爷愿意臣属于我大明。被误杀的大明士卒将校须得厚葬此地。至于你说的以黄金六万两补偿之事。待本官他日返归朝廷。由皇帝陛下决断便是。”说到这里。转身手指海面上一艘艘战船。又微笑说道:“我等出海已久。船上须得补充饮水粮秣。便要借此地休整些时日。方才继续远行。”

西王闻得对方并未漫天要价。不禁大出意料之外。什么厚葬明军士卒将校。补充粮食之类。在此休整之事忙不迭的一口答应。

商谈完自己率军上岸驻扎之事后。西王便即率领一众官员告辞而去。至于先前所说。奉予郑和以及一众名将的珊瑚。珍珠之类奇珍异宝。自然也被郑和推辞后一并带回。

眼见麻喏八歇国西王一行乘舟回岸。一众明军将领却默然而坐。更有性子急躁者面上难掩不忿之色。郑和回到主位坐下。双目扫视众将一番后叹道:“诸位可是觉得此事如此结局。我大明过于示弱。”

身穿甲胄的都指挥侯显站起身來。朝郑和躬身抱拳问道:“大人。陛下遣我等驾舟出海。意在扬威海外诸国。杀我官兵之事这般轻易作罢。是否太过。”他身为船队中官职仅次于郑和。王景弘之人。说话也就沒有他人那么顾忌。

“本官以为。恩威并重方是邦交之道。这一路航行而去。不知还会遭遇多少海外岛国。既然西王甘愿卑辞厚币请罪而來。且愿意臣服于我大明。不如就此作罢。若是咱们得势不饶人。岂不使得他国惊惧我等这般庞大船队。两万七千之众耀武扬威。意在巧取豪夺。实在不合陛下愿示好海外诸国。使得其心悦诚服的初衷。”说到这里。郑和走到船舷一侧。手指海湾接道:“以本官看來。此处海湾地势颇佳。乃是咱们船队避风。休整。补充粮秣淡水的上佳之地。陛下宏图大志。绝非仅仅一次出海远洋之举便能完成。今日咱们示之以恩惠。便是为了他日故地重游。”

一众明军将领深知郑和昔日追随皇帝陛下靖难之战。也曾在千军万马中出生入死。绝非怯懦畏战之辈。此时听郑和意在交好此国。以此作为船队避风。补充粮秣。淡水的休整之地。也不禁都是微微颔首。数月航行之中。不乏遭遇天色骤变。风高浪急的远洋航行。已然使得他们深深体会到。在这碧波万顷的大洋之中。一处地势上佳的港湾。对于这支云帆蔽日。两万余众的船队來说。当真是可遇而不可求。

“以旗号传令。众军乘坐平底沙船上岸扎营。军中所有医官登岸后寻找草药。为各船中病患医治。”郑和沉声下令道。原來数月的颠簸航行之中。已然有数百士卒将校病倒。急需医治。开战之下不论胜败。势必延误救治。这也是他不愿与麻喏八歇国开战的原因之一。

两日之后。与西王鏖战不休的东王眼见郑和大军登岸竟未攻击自己的死敌。不禁满心狐疑。遣人细细探听之下得知西王竟已然向这个不可测度的国度大明俯首称臣。大惊之下连忙亲率手下官员前來拜见天朝上使。表示愿为大明藩属之意。以免郑偏袒西王。给自己带來灭顶之灾。

数日之后。郑和在宝船之上设宴款待二王。再次重申自己奉皇帝陛下旨意。意在交好海外诸国。麾下虽有两万水师之众。却无意盘剥小国之意。只为提防海路之上盗贼猖獗。并殷殷嘱托二王早日息兵止戈。

东西二王厮杀日久。早恨不得生吞了对方。此时碍于郑和水师威势。却不得不故作唯唯诺诺之态。答允下來。说起海盗之事。两人却不约而同。面露惊恐之色。向郑和说起了一支在海上烧杀抢掠过往船只。向西洋诸国勒索财帛。女子。无恶不作。让各国谈虎色变的海盗船队。

原來在元末战乱之时。广东一户陈姓家族居家逃亡海外。二十余年前。这个家族中一个名为陈祖义的彪悍青年聚众为盗。驾舟纵横大洋。四处劫掠过往船只。后在三佛齐的渤林邦国国王麻那者巫里手下做了大将。国王病死之后。陈祖义收拢数股海盗。打造大小船只上百。麾下有亡命之徒上万。更加肆无忌惮。诸国畏之如虎。多有国主畏惧其凶焰滔天。甘愿臣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