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逐鹿大明> 第二百四十八章:流水成冰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四十八章:流水成冰(2 / 3)

弓放箭

连射三箭下倒有两箭中的陈诚放下弓來伸手揉了揉略为酸麻的臂膀眼望朱权笑道:“下官今日倒是不自量力在殿下面前班门弄斧了”

二十步开外三箭两中这般箭术在朱权看來自然不值一哂但今日亲眼目睹这个金榜題名的文官居然开弓放箭倒是彻底颠覆了朱权心中对于文官皆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印象

李成元眼见这个谈吐斯文的青年文官竟然还有这般手段深感大开眼界闲庭信步下一面走去一面笑问道:“府县生员专取《五经》之一修习是否过于偏颇”

陈诚一面轻拍双掌震落手上尘埃淡淡一笑后言道:“《易经》《尚书》等五经博大精深我辈纵然穷其一生也未必敢轻言精通唐时王维曾曰: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李商隐曰:当为万户侯勿守一经帙南宋状元丞相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更曾言道:辛苦遭逢起一经但以下官愚见今日会试纵然汇集我大明无数青年才俊却也未必有二三人敢自比此三位先贤”

李成元闻言面上不禁微微一红

陈诚眼见李成元微露尴尬之态便即转过话題言道:“目下我大明朝廷十三个布政使司分管天下一百四十府一百九十三州一千一百三十八县自洪武三年始各地的府、州、县甚至卫所均开始兴建学校其建置为:府学设教授州设学正县设教谕各一名设训导府四名州三名县二名俱领朝廷俸禄生员之数府学四十人州三十县二十师生按月供给食米每人六斗有司给以鱼肉”说到这里转头目注李成元颇为自傲的沉声说道:“单以师生数量而论大明科举惠及之人尤胜宋唐”

朱权闻言心中一动暗自思忖道:大明科举经义必须以朱熹一家之言以蔽之配以八股文扼杀唐诗宋词中的自由浪漫思想但若论国家在科举上的投入规模和受教育范围的确胜过了唐宋

李成元闻得地方府学县学之生员也能得到朝廷食米鱼肉忍不住问道:“那这国子监中生员又是如何”

“凡国子监生员吃住皆由朝廷供给昔日孝慈皇后积粮(从自己的俸粮中节省出來)监中置红仓(红漆的小型米仓)二十余舍养诸生之妻子更曾颁下懿旨历事监生中尚未娶妻的由皇后从自己的俸钱中出资赐钱婚聘及女衣二袭月米二石”陈诚说到此处脸上也不禁露出凝重之色

朱权听到此处回想昔日在庙堂之上洪武皇帝朱元璋听闻一百余国子监生员奉旨查看水灾之际接受宴饮礼物下旨处死的暴怒之态心中也是不禁暗暗叹息

待得陈诚引领众人回转会试区域之时已然有自信满满的考生开始交卷

李成元眼见那些礼部官员接过考生文章后以毛笔在考卷上书写下不同数字登记后便即裁去写着姓名籍贯的部分不禁讶然问道:“这却是何故”

陈诚转头一看不禁失笑正色答道:“这便是糊名法宋朝之时又称为弥封其意乃是使得考官无从知晓文章出自何者之手避免干扰朝廷公平取士之意始自于武则天即位初年只是当时仅限于吏部考试却沒有在科举中推广开來宋太宗淳化三年(公元)将作监莆田陈靖上疏宋太宗建议在科举中使用弥封先贤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言道:本朝进士初亦如后制兼采时望真宗时周安惠公起始建糊名法一切以程文为去留”

朱权听闻这看似简单却传至后世千年可谓影响无数人一生的考试糊名制竟是出自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不禁苦笑言道:“不料今日只得男子参与的科举历经千年的糊名制竟是由这位周朝女皇所设立倒让咱们须眉男儿情何以堪”嘴里这样说心中回想方才陈诚所说陆游所言的那句“一切以程文为去留”心中暗自叹息道:其实大诗人陆游所说这句的意思便如后世所说应试教育中成绩决定一切一般指出了科举应试教育的相对公平与偏颇之处

众人鱼贯而出步出国子监外眼见长街之上一众士子或是垂头丧气或是如释重负更有三三两两交头接耳颇显眉飞色舞之态

李成元眼见众生百态心中感慨万千转身对朱权陈诚庄重肃礼道:“殿下子鲁兄小使明日便要拜辞皇帝陛下回转朝鲜居住礼部鸿胪寺之时鄙人听人说起大明朝的科举制最常听到的便是两句话今日国子监一观心中更是感触良深”

朱权眼见李成元如此庄重言语不禁甚是好奇微笑言道:“不知贵使所听闻的却是哪两句话”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李成元面露凝重之色的接道:“匈奴突厥金朝暴元无一不是残忍嗜杀野蛮而不知礼仪廉耻鄙人才疏学浅不值一哂但所读过的汉字所写的书籍中从未有过推崇屠杀征服其他民族的言辞故此鄙人以为科举制以及这两句话便是礼仪之邦和蛮夷戎狄的根本区别”言罢率领一众手下随从在礼部官员的引领下回转鸿胪寺远远的去了

朱权驻足国子监门口遥望朝鲜使节李成元渐行渐远的背影回想他所说的那句“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回望初到国子监门口作弊给示众的那个士子王修文绑缚之处空余一地的血污心中也是犹如潮起潮落其中滋味难以言表暗自思忖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句话自有其偏颇之处但我想这句话也曾犹如创自隋朝由唐而宋从宋到明传承千年的科举制度引领古代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