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限制文章格式岂非使得流水成冰再无活力”朱权嘴里这样说心中却是暗自思忖道:孔子孟子的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那般百家争鸣犹如滔滔江水充满活力的环境下尚无法一家独大汉武帝时期罢百家独尊儒学这才使得儒家学派逐渐倾向于为皇权服务说什么《四书》《五经》须得以宋朝朱熹的《十三经注》为准此举岂非类同管中窥豹非得以一家之言扼杀不同见解洪武皇帝朱老爷子以及他所采用的八股取士对于扼杀后世子孙的想象力创造力也算是难辞其咎
陈诚自幼跟随其师梁寅对于那些被寻常儒家士子斥为异端邪说的书籍也是颇有涉猎内心之中深觉那些被斥为荒诞不经的书籍中未必沒有金玉良言此时听得朱权口说什么流水成冰微微一愣下不禁暗自起了些许赞同之感却不敢公然赞同目视朱权微笑道:“以殿下看來唐诗之中哪一首算得第一”
朱权闻言一楞随即沒好气的笑道:“五律七律各有不同写景叙事画人不一而足如何分个高低上下谁若强要在数之不尽的唐诗中选个第一只怕都要被后世子孙骂个狗血淋头”
陈诚闻言也不禁颔首正色道:“朝廷科举取士旨在优胜劣汰选取栋梁之士为国效力若是任由士子们信马由缰天马行空的写來倒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了只是若要分个一二三甲高低排名却是神仙都做不了这个主考若是科举取士犹如诗词歌会般毫无约束只怕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朱权闻言不由气结暗自思忖道:八股文虽则限制了文章格式以及士子们的发挥却也让出自不同人手中的文章具有了相对的可比性考官们也是人对文章难免有些偏好若是如我所想那般各自尽兴发挥只怕身居一甲的士子就全是所写文章合乎考官口味者科举取士诚如陈诚所言要旨在于以文章从千万士子中优胜劣汰单纯追求文思的自由和相对公平下的优胜劣汰只怕犹如鱼与熊掌般难以兼顾
李成元一面打量着不远处那些抓耳挠腮冥思苦想的科举士子一面饶有兴致的听着朱权陈诚的言语朝前走去
眼见这大明朝的第一等学府国子监占地极大李成元不由好奇的问道:“不知国子监此处共计多少生员又是如何选拔而來”
陈诚微笑言道:“自洪武元年(1368年)陛下敕令京城设立国子监学堂后规模逐年增大目下生员已逾六千监生來源分为如下几种举人称为举生只要是在地方考中举人的都可进入国子监深造当然也可直接参加进士的会试会试落第的举人一般也都进入国子监再学而直接由府州县保送的生员称为贡生朝廷有品级的官员子弟入学者称为荫生富家子弟援例捐纳财货入监读书的称为捐监目下国子监中以举生贡生为多纵然是捐监或荫生也绝非目不识丁之辈”
“举人进士又是如何一个考法”朱权闻言不由好奇的问道在他的记忆中举人这个身份倒是來自于《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中举而古代大官几乎大部分都是进士出身故此心中对于举人进士的身份由來也甚是好奇
陈诚娓娓言道:“目下朝廷的科举分为三级即为乡试会试殿试乡试三年一次由各府州在八月左右而行乡试合格者即称为“举人”乡试第一名的称为“解元”举人及国子监中优异者才有资格参加第二年二月份由礼部主办的“会试”会试合格者称为“贡士”今日国子监中这般便是会试贡士都可参加当年四月初由陛下亲自主持的“殿试”殿试分为三甲:一甲只有三人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多人赐“进士出身”三甲则赐“同进士出身”
“乡试乡试名为乡试实则乃是一省的士子同场较量看來这举人却也不是那么好考”朱权皱着眉头微微苦笑言道
一行众人在陈诚的引领下渐行渐远离开了士卒衙役驻守的会试场所朝国子监深处走去
穿过几重院落前方出现一块开阔空地只见前方墙角排列着一排草人相对一侧的木架上竟是挂着几张弓显见得乃是一个习练射箭的场所
眼见如此一幕不但是身为朝鲜使节的李成元便是朱权也颇为诧异他日常和朝中一众文官打交道都是在朝堂之上内心之中自然以为这些平日里耍嘴皮子的文官士子都是一群手无缚鸡之力的酸儒
眼见李成元一脸诧异之色陈诚心中也是不禁失笑淡淡说道:“府学县学之中生员除《五经》中选取一经专修外礼(礼仪)、乐(音乐)、射(射箭)、御(骑马)、书(书法)、数(算术)设科分教今日会试合格者数日后同样考校之合格者方可称为贡士”
朱权迈步來到木架一侧伸手摘下一张弓來拉开一试感觉此弓论拉力虽则远远不能和军中普遍吃力一石的长弓相比但也绝非手无缚鸡之力的人可以拉开
李成元和陈诚眼见朱权持弓在手本以为这位统帅大军的宁王要牛刀小试便都静默一旁驻足观看
朱权回想初见陈诚之时乃刺无曾言及其乃是殿试三甲出身想來对这弓箭一道绝非毫无涉猎便即迈步走到陈诚身侧将弓递将过去
陈诚接过弓來转身对李成元微笑道:“弓马不是下官所长微末之技难免使得贵使见笑”言罢持弓迈步而前驻足草人对面抽出木架上箭袋中一支羽箭奋起臂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