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争宋> 第三百五十四章 现丹书铁卷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五十四章 现丹书铁卷(1 / 2)

王旁听说张逸來了急忙亲自迎到前厅见到张逸急忙躬身施礼:“师父怎么这么快到京城了徒儿刚刚还说准备这一半日去看您老人家”

张逸微微拱手:“王爷不必多礼我早就听说了王爷在邕州的成绩十分欣慰这次是听说了一件事事关王爷在邕州处理的一桩案子因为知道王爷的脾气所以匆忙赶來相告一些内情”

王旁听张逸一口一个王爷叫的自己很是惭愧急忙说道:“师父您还是叫我名字吧这么叫我听着怪别扭的”

张逸的满含关切的目光看着王旁自己能有这样一个学生的确是让他很骄傲“你心里有我这个师父叫什么不重要包丞相的确是沒有看错人啊只可惜他走的太早了沒能看到你今日的成绩啊”张逸说着不无惋惜的轻声叹了口气

提起包丞相王旁心里也是无尽惋惜想到离去的故人从恩师狄青到义父包拯再到亡妻月下王旁苦笑了一下:“是啊总算对得起义父的栽培师父您刚说有一件事有内情相告是什么事竟然劳烦师父急匆匆赶來”

“旁儿你是不是在邕州找到了刺客而且案件涉及金莲会”

“正是此事我已经命人移交到了刑部不知道师父有何指点”

张逸听了长吁了一口气:“那就好那就好我就怕你还是少年时候的性子若是你插手此事恐怕会有惹來非议和不必要的麻烦”

王旁见师父是出于关心心里很是感激:“这些事只需派人送信嘱咐徒儿就是了还劳烦师父一路奔波孩儿都有些过意不去了本來我也有事想去请师父的既然您來了就在京城住一些时日我有事也好向师父请教师父这金莲会背后的人到底是什么人既然触犯了国法怎么您会担心我插手此事惹麻烦”

张逸说道:“此事说來话长恐怕处理不处理这背后之人会涉及到祖训所以我担心难免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人的争议如今你正是自立的起步不便参与是非之中而且我这次來京城也并非只为这一件事还有一件事要提醒你办好”

王旁听张逸这么说忙问道:“师父还有什么事要徒儿去办吗您尽管吩咐徒儿一定全力去做就是了”

“嗳~这可不是什么难事我听说这几年你一直供养包丞相的家人现在民间传诵旁儿的贤德可比当年司马君实啊”

王旁摇摇头谦虚的说道:“师父您说的哪里话义父待我不薄虽然义父不在了我尽力照顾义母及其后人也是应该的只是苦于沒有时间经常去拜见所以只能每月派人去探望尽点微薄之力而已况且我怎么能与司马君实相比厐籍与司马光非亲非故司马光因献策厐籍结果被厐籍所派的郭恩将事情办砸了厐籍被罢免司马光三次上书朝廷自责;庞藉死后司马光便把他的妻子拜为自己的母亲像对自己的亲兄弟一样对待厐籍之子相比之下我所做的只是我应该做的啊”

张逸一边捋这胡须一边点头:“这几年过來为师发现你倒是谦逊了不少以后在朝廷处事不管你心里怎么想一定要处处谦逊才是你说的也沒错但毕竟人情冷暖难测你也算是有孝心了我这次來京城之前刚好去过庐州见到了丞相之子包绶”

王旁听张逸提起包绶想到这包拯唯一的骨肉心中更是怜惜忙问道:“我那弟弟现今如何了”

张逸说道:“我要说的正是此事我这次见到包綖这孩子虚心好学、知书达礼一举一动酷似包拯想当年包丞相去世的时候你不在京城当时宋仁宗亲自前往灵堂吊唁当仁宗看到灵前的包绶只是个五岁的小娃娃衣着打扮极其一般环顾包家摆设也与包公的身分相去甚远禁不住一阵鼻酸为了照顾包公后代赐与包家许多财物还钦封包绶为太长寺太祝去年正逢朝廷三年一次的祭祀圣典百官照例晋升一级包绶也由‘太长寺太祝’升为‘大理评事’不久又转为承事郎”

王旁听着又悲又喜想不到还是童稚之年的包绶如今竟然已经是八品官的身分又听张逸接着说道:“现在他已经更名包绶只可惜纵观庐州未必能找出教这孩子的老师我这年纪也大了而且资历也不足以教授此子”

“师父说的是都怪徒儿粗心竟未想到此事您一路风尘先到内府休息我安排好手上的事就去派人将包绶接回京城再为他寻找良师”

王旁一口答应下來忙命人去安排好张逸的住处又命折克隽带人去接包绶來京城心里盘算着到底要让包绶找谁做老师呢若说在宋朝尤其是在京城帮包绶找一名师并不难更何况王旁身边的名人这么多

对王旁的答复张逸也还算满意师徒二人喝着茶又说了几句闲话王旁这才问道:“师父特意为金莲会的事而來想必是知道些什么事不妨说给徒儿听听”

张逸说道:“金莲会的事我还是知道一些的就算查到真凶恐怕也难绳之以法到最后抓几个歌妓顶了罪不了了之以往但凡有这样的事也都是有人顶罪就过去了”

王旁一听不由得一皱眉头:“师父这是什么原因啊既然朝廷知道真凶为何不处置 呢”

“朝廷知道真凶无所谓最怕是世人都知道……”

王旁更加百思不得其解忙说道:“还望师父赐教”

张逸轻轻的哼了一声:“你啊不知道的事还是太多了所以为师才担心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