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逆天掠夺系统> 第582章 只在旦夕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82章 只在旦夕1(2 / 3)

军。

除各路大军,全国各郡城卫军共计七万人,由安南将军高顺管理,但并无跨州调度权,同时高顺受封一等伯爵。大唐军方部队人数共计四十万一千人,居天下剩余五大势力之首。

八州刺史除青州为从二品外,余者皆为正三品。其中青州刺史由原冀州刺史石广元调任,冀州刺史由孟雄升任,兖州刺史乃是王修,并州刺史乃是高干,幽州刺史乃是陈平,蒙州刺史乃是陈宫。这六州刺史早有定论。

而阎柔出兵东北,新打下来的辽州,刺史之位却被诸葛谨派人站得了先机,由原泰山郡守升任辽州刺史。徐州刺史由于诸葛均调任太傅,也空缺的了下,出乎意料的不是这刺史之位由诸葛均的人继续接任,而是这接任者即诸葛均的亲信不是陈登,而竟是北海姜家的大公子姜明,也是王双的小舅子。诸葛亮不免有些心惊胆战,诸葛均何时竟与姜家搞到了一起。

吴质的升任令泰山郡守出缺,于是原北海郡守崔浩崔州平便调任至泰山,诸葛亮的大本营北海郡则交给了许攸,像泰山北海这等的青州大郡,一郡之首乃是从三品的位置,而刺史之位则是正三品,许攸所得到的较诸葛亮当初许诺的辽州刺史还是差了一些,不过许攸倒是毫无怨言,毕竟比起辽州那种苦寒之地,青州这片全国受到战火影响最少的土地实在是太美妙了。

由于唐皇的登基,天下大赦,普天同庆,以大唐的发源地青州为核心,百万名百姓高呼着唐皇陛下的恩典,自发的上街庆祝。其间也有些零星的反抗声音,尤其那些坚信静心小筑神话的人们,更是不畏死的起义,但那些声音和动作就如冰原中微小的火苗般,在瞬间就被扑灭,当然,这些都是大唐军队加班加点的功劳。

仅仅在大唐成立的十天内,大唐军队的手下又多了上万条亡魂。

或许由于人们对于诸葛家的独立早有了心理准备,在大唐之外的各大势力对此的触动反弹并不太大。江东孙家在获知大唐独立的第一时间,非但没有予以谴责,试图发动战争,更是宣布了将在三个月内立国号吴,抓紧了彻底控制益州的步伐。

控制西凉关中的司马家则是对此毫无反应,四处调集军队镇压西凉与关中的起义,在静心小筑正式宣布支持司马家后,静心小筑强大的影响力让起义的规模瞬间从数十万人骤降到几千人的规模,不出一个月,司马家已经彻底巩固住了在两地的统治。

真正震怒的是控制着兖州中北部的汉室,几天之内便宣读了数份上万字的檄文,声讨大唐,号称若是唐皇削爵散国,负荆请罪,尚可饶其一命。只不过这些檄文在大唐强大的兵力面前多少显得有些软弱无力。就连汉室宗亲,控制荆州的刘表,也只不过在口头上谴责唐皇两句,其他的动作便仅仅是在与唐接壤的领土上加强了戒备,不见给汉室一兵一卒的支援。

在失去了静心小筑的支持后,再加上天下的格局日趋明朗,不再像五年多前那般混乱,天下对汉室的态度一落千丈,再不见当初一纸檄文天下公讨的局面,可以说,汉室的灭亡如今已经只在旦夕了。

开贞元年七月二十日,新任唐皇下旨,出兵兖州,讨伐汉室,为曹家复仇。伐汉大军共分四路,赵云带领北郊校场驻军、黑山军、赵家军共计六万人从泰山出发,张辽带领徐州驻军三万人从徐州出发,于禁带领并州驻军三万人从并州出发,王双则是带领两万兖州军从淮南出发。

四路共计十四万大军成半包围之势,围剿汉室。统领乃是大唐骠骑将军二等侯爵赵云赵子龙,副统领的人选颇是出人意料,不是诸葛家二十年的老臣张辽或是于禁,也不是大唐军中的新锐王双,却是一个大唐权贵中绝大多数人没听说过的名字——北宫诞。

听闻这个消息的时候,正在养伤的诸葛亮默默地叹了一口气,这个家伙也终于要正式地登上诸葛家的舞台了。

在泰山城北的一处幽静小院,周围密密麻麻站了数十名士兵把手,若是有百姓或是官员入内,必须事先登记方可进入。

比起周围动辄上百亩的豪宅大户,这处院落可以说是颇为玲珑,在灰色的壁墙上爬满了碧绿的藤蔓植物,朴素的白色照壁后是几株梨树,一位年过半百的老者端坐在树下,手持着一本《孟德新书》,抑扬顿挫的朗朗阅读着。

“文若先生,亮来看你了。”诸葛亮带着笑容,跨步走进了这个院落。这位在认真看书的老人,正是在几天前还在大唐红极一时的大贤荀彧荀文若,不过是因为在唐皇登基那天冒死劝阻,如今被免官削爵,赋闲在家。

荀彧继续摇头摆首的读了一段,方才微微抬起头来,道:“没想到或获罪在家,还是有人赶来看望,真是稀客。”

说起来诸葛亮还真算是稀客,在荀彧获罪之前,诸葛亮与荀彧之间的来往也并不算多,他获罪之后在登门拜访,的确让人觉得有些奇怪。诸葛亮拱手道:“文若天下名士,岂能因一言不慎就断了来往?亮想这次亲自来拜访,让那些有心人看到,文若的境遇或许会好些吧。”

荀彧笑了一下道:“或哪里算得上什么天下名士,顶多也就是交游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