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再不满意,恐怕也是无济于事,因此诸葛亮暂时选择了顺应形势。
诸葛圭呵呵轻笑了起来,道:“只怕你是口服心不服吧!孔明,你不明白,所有人都承认,包括你大哥,你的能力是诸葛家族中最强的,如若单从诸葛家的角度来讲,你是太子的最佳人选,但太子不是你的原因不是不应,而是不能!”
“爹……”诸葛亮跪了下去,声音显得诚惶诚恐。
诸葛圭并没有扶起诸葛亮,而是在瞥了诸葛亮一眼继续道:“你可知道,如今大唐有些势力的家族有数百,其中长子不如次子的家族就有上百,这些家族的眼睛都在盯着我们诸葛家的继承人问题,废长立幼有违祖法,若是执掌大唐牛耳的诸葛家立次子为继承人,那些家族必会纷纷效尤,当然你大哥同你一样,虽然或许会心中,但以大局为重必隐忍不发,可那些家族的长子能做到这点吗?不能!因此他们没有我诸葛家如此优秀的血统!他们必定会因此与其兄弟各立门阀,相持不下,届时我大唐将会下如一场混乱之中,在强敌四顾的情况下,大唐只会死得体无完肤呀!亮儿,你明白这其中的凶险吗?”
诸葛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一席话堵得诸葛亮哑口无言,其实这些道理诸葛亮又如何不明白?只是诸葛亮心中清楚,登基晋位唐皇不同于以往,王世子之为当初可以空缺,但太子之位必须明确,以安众心。诸葛圭之所以要在登基之前与诸葛亮说明太子的人选,正因为诸葛亮手中拥有大唐上下最大的党阀,所谓的“二公子党”。诸葛圭不希望在他登基后大唐陷入内乱,诸葛亮也不希望,因此诸葛亮微微的点了下头道:“听爹一言,有如醍醐灌顶,儿臣受教了。”
“你的身体还未复原,近日就不叫你做太多事情了,先叫你大哥替你扛着,但等你身体恢复,就一定要尽心尽力帮助你大哥,子瑜也在盼你早日康复,能多一个能征善战的好臂膀呢!”诸葛圭竟下了榻,亲自扶起了跪在地上的诸葛亮。
“谢爹关心。”诸葛亮心中苦笑,到了此时,诸葛亮又还能说什么呢?
诸葛圭披起了小庇,道:“孔明,你回来还未见过你母后吧?你大哥已经带着曹家兄弟过去了,咱爷俩也去看看。”
“是!”诸葛亮亦步亦趋的跟在诸葛圭身后出了东书房。
到了回二公子府时,已经是下午未时。
转过重门叠户,穿过层层院落,诸葛亮径直来到了东院,这里有着诸葛亮的以沮授为首的数百食客。原本徐庶也是住在此处的,但徐庶游学时曾在诸葛家住过一段时间,与诸葛圭极为熟稔,因此当徐庶被诸葛亮从徐州救回泰山,诸葛圭异常高兴,直接封了徐庶为尚书台左仆射,俸一千五百石,又赏了城北的一处三进三出的大院落,一时间恩宠之程度无人出其左右。
当诸葛亮进了东院后,发现徐庶已经在沮授的房间内与沮授一起,等候多时了。沮授原本就是华北名士,曾经大名鼎鼎的袁家两大智囊之一,在诸葛亮府内任首席幕僚已有近三年,此刻见诸葛亮面色不是很好,开口问道:“孔明,莫非唐王近日登基的传言是真的?”
“就在明日。”诸葛亮沉重的点了点头。
“那太子的人选……”
“是诸葛瑾。”诸葛亮遂把今日诸葛圭与诸葛亮讲述的话对着徐庶与沮授复述了一遍,又问道:“你们对此可有什么想法?”
徐庶道:“看来孔明心中已经有了自己的主意,只是心中不太确定而已,就庶来看,在唐王登基,新太子立足未稳的这头几个月里,二公子因病不能过多理政,失了先机,这形势虽看似大公子已经稳操胜券,但实际上,二公子的机会还是很多的,唐王殿下也是在继续考察你。”
诸葛亮轻轻点了点头,看沮授也是一副甚得吾心的样子,面带笑容。又听得徐庶道:“若真是唐王一点也不愿立你为太子,就不会在今日轻描淡写的找你去谈话,甚至在言语中还对你暗中多多鼓励,试想从夏至今,凡是在帝皇权重的时候,有哪位太子不是在众多子嗣中一枝独秀?或许太子还有些同样优秀的兄弟,但在太子人选确定的一刹那,哪些人无一不是死的死,黜的黜。”“不错,如今看唐王大人待孔明你的态度就很明显了,不免官,不削爵,就连你身边的所谓二公子党,也没有任何的贬黜,这也就是说,唐王对孔明仍是报有极大的期望,正如唐王所说,目前立大公子为太子,是为了稳定国家的无奈之举。”沮授接过徐庶的话。
诸葛亮笑了笑,听了两人的见解,如诸葛亮从王府出来时一路所想如出一辙,心中信心更足,道:“那以二位看法,亮接下来该当如何?”
“一如既往,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等,唐王身体安康,至少还能再享福二十年,我们有得是时间等大公子犯错!”
诸葛亮微微冷笑,只要自己的势力依然强劲,诸葛瑾早晚有按耐不住的时候,到时他只要做出有违祖训的事情,就休怪弟弟不客气了。此时举起了茶杯,遥空一敬道:“就让我们恭祝大唐王朝繁荣昌盛吧!”
建安十九年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