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刚走下狐狸坡,就看到了深水潭旁寻找小虎的村人。村人见到二人后,拉住李小虎就是一阵嘘寒问暖,生怕他被这桃林里的鬼魅给害了灵智,变成一个不通事故的傻子。
李小虎也是在张小烨以金纸为威胁下,才支支吾吾对狐媚娘以及狐狸洞的事只字不提。只说是在这桃林里迷了路,村人也不做怀疑,就护着二人赶回小桑村。
回到小桑村,却是没在村口看到那往日都在的说书人,着实是令李小虎失望至极。
张小烨庆幸着自己的谎言未被拆穿,在看到小虎娘亲手叉着腰怒气冲冲的走向李小虎的时候,就急急忙忙抱着那木板溜回了家。
李小虎的下场张小烨不得而知,只是之后好几天没见着李小虎,每每经过他家时,还能听到从里面传出来小虎哼哼唧唧的叫痛声。
再说张小烨,将那木板抱回家后,仔仔细细研究了三天。最后他发现这木板拭去灰尘后除了多了点花纹,在大头的那边有三个大拇指粗的洞之外,就再也没有其他特别的了,如果说有什么作用呢,那就只有垫桌角了。
当然,张小烨用水泡过,没敢用火烧。还用香火供了一天,但被他娘亲发现了,又对着张小烨屁股狠狠的扇了几巴掌。这些都没引起木板的变化,无奈之下张小烨只好把木板用绳子绑好背在背上,美其名曰辟邪甲。
但那天被李小虎见着了,嘲笑说是像龟壳。张小烨一恼之下将木板狠狠的扔进火里,可是那木板倒也结实,居然不怕火烧。
满月前夕,张小烨被他娘亲叫了过去。
说来张小烨家也算是小桑村的名门贵族,因为张小烨他爹是小桑村村长。只要当年村里有人要祈福的话,村长都要提前两个月,顺着官道出村,拜够十二个庙宇才可以回来。和祈福一样,这也是小桑村的传统了。
朦胧的月光顺着窗户缝隙挤进来,又被桌上飘摆不定的烛光给赶了出去。
“小烨,”张小烨娘亲坐在椅子上,对着张小烨招了招手。等到张小烨走近后,她伸手摩擦着张小烨的脸颊,温柔笑到,“明天你爹就回来了。”
“嗯。”张小烨应到。
他已经很久没有这样和母亲单独相处过了,他也已经忘记上一次是什么时候,她又说过什么。
“你……”
张小烨娘亲看着已经和坐着的自己齐高的儿子,开口却不知道说些什么。可是她明明有太多的话想说了,最后她叹息一声道,“明天晚上你就要出门了,这还是你第一次出门。我还记得你小时候天天黏着你爹,可是你爹一出远门,你就不敢去了。”
“……你出去要注意安全,要与人为善,莫要做恶事。如果不想在外面待了,就回来,这里是你的家……”
“你也长大了,该有自己的想法了。”
出了母亲房间的时候,张小烨双眼通红,他望着天空的月亮,朦朦胧胧的夜晚,一下子变的有些慌乱。
第二天一整天张小烨都被各种仪式中累的死去活来,陪他一块儿的还有憨厚的李小虎。
夜晚。
一轮满月挂在高空,整个小桑村都灯火通明。每个村民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是经历过的,这让他们想起了曾经年少的自己。
想起了年轻时的热血,想起了那时自己的狂傲。
“我们感谢上苍对我们的眷顾,让我们有了生命,有了智慧。”
伴随着激昂鼓调声的停止,小桑村村长,也就是张小烨的父亲出现在高台上。
“现在,祈福仪式正式启程。”
祈福,小桑村的传统。村中满十二岁的少年独自出门,在村外至少拜够十二座庙宇才能回去。
这不仅仅是一种仪式,同时也是对少年的历练。所以往常每个人进行祈福时,就没有少于两年时间的。
“我走了。”
张小烨背起行囊,对着满眼担忧的母亲微微一笑,转身离去。和他同行的还有李小虎,因为两人是同一天出生的。
身后是整个村的村民,他们目送着这两个少年离去,也许下一次再看到时,已是物是人非。
“哈哈,终于要出村了吗?”
两个少年郎站在一块成人高的石碑前,石碑上刻有“小桑村”三字。此时初阳升起,金黄的阳光将两个少年的身影拉长,盖在那石碑上。
“好了,现在我们名字中的‘小’字就可以去掉了,以后叫我张烨。”张烨倚靠在石碑上,兴奋的的对身后的少年说。
“可是我不想去掉,还叫我小虎好不好?”李小虎一脸不情愿的模样,看的张烨无奈摇头。
“好好,还叫你小虎。”
“那我们现在去哪?”李小虎还是一副憨憨的样子,什么事情都要问一下张烨。
张烨仔细思考了下,指着那像是一条没有首尾,长蛇一般的官道说,“我们就顺着官道走吧,我爹告诉我说,我们再有个大半月的时间,就能赶到第一个县城了,是叫宁海县来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