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辰年,二月初二,龙抬头。
料峭的春寒尚未散尽,临渊城程家,已是杏花满园,一派锦绣繁华。
清晨,程府喧嚣甚上,百十余族人尽往祖祠方向奔涌。十日前,程家筑基境老祖出关,族人连踵庆贺,将全府上下彻底清扫干净,只为今日启灵大典。
一个身着水蓝色衣衫长裙的少女,逆着人潮,轻提着莲裾,快步奔向西院北角尽头的小屋。因为走得太急,所以青雉俏丽的面容上,微微沁染了一抹红霞。
少女大约十三四岁,到了小屋门前三丈开外便即止步,看到屋内执笔俯首窗前的少年,缓缓深吸一口气,脚步轻快地跨门而入,柔润的唇角自然弯起一道美妙的弧线,脆声唤道:“李居大哥!”
少年李居,止笔侧首,看着鼻尖微微见汗的少女,悠然一笑,随和但却不显亲近:“雪儿怎么来了,今天不是程老为你们启灵的日子么?”
少女名叫程宴雪,此刻正对李居静如幽潭的双眸,俏脸上略见羞涩,目光中透着一丝忐忑,还有一丝期盼,说道:“李居大哥,你陪我一起去参加启灵大典吧。另外,我还想求老祖,再给你启灵一次,说不定……”
程宴雪话说一半便自己没了声,芸芸众生,修道成仙,本就是极为渺茫的事情。特别是入门的第一步——启灵,最为重要,也最为艰难,一般人一生只有一次机会。而李居那一生唯一的一次机会,三年前就耗费掉了。
天生万物,秉赋不同,世有轮回,人人不定。
所谓启灵,乃祈天之道,开人之禀赋灵性。
说起来十分轻便,然而过程却是格外繁复、漫长、而又艰难。
首先,自出生以后,灵液沐浴,每日以武炼身,十年不辍,才有希望达到易筋洗髓之境。
其次,自记事时起,习诵道文,时时以经洗心,日月不断,才有希望达到坐照见灵之境。
最后,具备洗髓无垢之身、坐照见灵之心尚且不够,还得有一入道之人,以自身法力为凭,为你打通天地玄桥,接引天地元气倒流入体,种下灵根才算有成。
李居年近十六,四年前随一重伤老仆来到临渊城,因得程宴雪祖父所救,所以寄居在程家屋檐之下。四年来,一老一少二人,为程家炼制了不少洗髓丹,第一年便让程家年轻一代成功启灵的人数足足增加了三成。
作为回报,在三年前的启灵大典之上,程家老祖格外开恩,决意为李居灌顶启灵,结果探出李居仙脉尽断,自身惨遭反噬,负受重伤,闭关三年有余方才痊愈。
正因如此,李居连同其老仆,在程家不受欢迎,若不是他们身怀炼制洗髓丹的本事,估计早已被扫地出门。唯有程宴雪及其祖父,还一如当初,不时往这西院北角尽头的小屋里来。
看着程宴雪满怀歉疚与不安的神情,李居眉尖细蹙之下,笑得更为坦荡自然,轻轻搁下手中长笔,施施然挺身而起,说道:“走吧,我陪你去,也好看看你和你的那些兄弟姐妹们能出几个天才。”
李居言笑自然,丝毫不以三年前启灵失败为忤,程宴雪缓缓舒气,同时也暗暗下定决心,待会一定要求老祖,再为李大哥启灵一次。因为没有人比她更清楚,李居修行之刻苦,悟性之高超。
……
……
程家,说到底,不过是一个小家族,只因族中有位筑基三重楼的老祖,才在临渊城占据一席之地。
临渊城,亦不是雄城巨都,而是南陲小国君池国南疆尽处的边陲小城,方圆不过千里,只因濒临传说中的太古神渊,故得此名。
太古神渊,位于城南百八十里外,是一片天堑般的广袤之地,其内各种远古机缘,早已被掠夺成空不知多少年,如今只剩一片荒漠丛林,妖兽盘踞。
李居陪着程宴雪来到程氏祖祠前,其他的族人几乎早已到齐,只不过气氛较诸先时的兴奋热闹,明显大为不同,转眼往人群中望去,见到的无不是肃穆而又沉重的面容。
似乎有不太寻常的事情发生,李居在人群外围的一株杏树下止步,目光随着程宴雪缓缓登上祖祠前的三丈高台,只见高台两侧,除却程氏族老以及一干等候启灵的少年外,还有几张陌生的面孔。
高台西侧,当中一人须发皆白,微微含笑的面容,看上去犹如未曾消尽的料峭春寒,让人心生冷意。在老人身旁,站着两个少年,一男一女,大约都跟程宴雪年纪相仿。此时,二人的目光在程家少年人群中逡巡,脸上挂着既骄傲又有些戏谑意味的笑容,轻慢而又无礼。
反观程家的年轻一代,已经接受启灵的五个人,失败者唯一,成功者亦是天赋平庸,满脸羞赧。而那些尚未启灵的,则是目光躲闪,心怀惴惴。
程家老祖对自家年轻一代的表现极为不满,脸色亦是有些阴沉,挥手驱离又一个天赋平庸的少年,抬眼间远远看到程宴雪绕过人群正往高台而来,顿时容色轻缓,嘴角边泛起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高台西侧居中端坐的白发老人,见程家老祖忽然脸泛笑意,不由眉梢轻扬,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