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重贵听了。又与几位朝臣商议一番。朝臣大多附和此意。于是。便一连下了四道圣旨:
第一道旨:令北路招讨兵马大元帅景延广火速率邺都兵马。奔赴定州。统领各路兵马迎敌。
第二道旨:令泰州雄州二支人马火速与定州合兵一处。听从高行周调遣。
第三道旨:令恒州节度使杜威。率所部兵马继后。听从景延广调遣。
第四道旨:令晋阳留守刘知远率部从土门出兵。进袭幽州。以牵制辽人后方。
那第一道圣旨发到邺都景延广处。景延广心想:“辽国來兵。不过三万。恒。定。泰。雄四州。合共有兵三万有余。足够迎敌。”心中也计较着四州不服自己调遣。万一自己亲自前去。调动不灵。反为不美。因而再三拖延。不愿发兵。
第二道圣旨分发到定。泰。雄三州。那泰州守将皇甫遇。雄州守将石公霸手下虽统兵不多。但都是本州的节度使。先皇在日。皇甫遇曾领太子太师之职。如今太子石重睿虽未继位。但他太师之职未除。是一忠贞之士。那石公霸出自沙陀。早年跟随郭无为左右。极备亲信。也是一条硬汉。不过近年朝廷奸佞当道。群小用事。被疏远了。如今见是朝廷圣旨亲临。不敢怠慢。各率三千兵马奔赴定州。
此时赵延寿引着三万大军。正浩浩荡荡杀至定州。赵延寿知道高行周是一员骁将。不敢造次。本來是打算绕过定州。直取邺都的。无奈高行周把人马在通衢大道?营。堵住了去路。便在距城五里处一字儿排开。安营砸寨。
高行周见皇甫遇。石公霸二将亲率兵马到來。喜出望外。命皇甫遇领泰州之兵作左军。石公霸领雄州之兵作右军。自领三千定州人马作中军。在城外立寨。作掎角之势。城中二千定州步兵与此前二州派來的一千步兵共守城池。准备强弓硬弩。以作后盾。
景延广心恨三将不服自己调遣。但皇上有旨。不敢不來。又知前线三将都是资深将领。自己将兵前去必然调拨到他们麾下。自己就成了空头司令了。因而领了二万邺都兵马。來到望都驻下。声言作后援。却不再向前了。
次日。赵延寿领兵亲临阵前要会高行周。高行周昔年曾在赵延寿之父赵德光麾下。今见赵延寿相邀。便领了数骑人马。出到阵前。拱手作礼道:“两军相对之际。少将军召唤末将。未知有何见教。”
赵延寿高声说道:“高将军。当年家父在日。待汝不薄。如今本帅领兵要灭石晋。不想与尔兵戎相见。你可收兵入城。互不相犯。再者。如能率众前來投我大辽。本王当在大王驾前奏请给你加官晋爵。同享富贵。何必跟着郭重贵那傻小子。”
高行周答道:“少将军此言差矣。高某受先皇知遇之恩。只知肝脑涂地。尽忠王事。岂能叛逆。再说这辽人狡狯。素不信任我中原。就是赵老将军。降辽多年。直到老死辽邦。至今也得不到富贵。依末将愚见。少将军如今手拥大军。若此时回归我朝。皇上必定重赏。更不失忠义之名。还请少将军三思。”
赵延寿怒道:“胡说。本帅好言相劝。你倒反來说我。如今大军压境。兵临城下。你不早早归降。难道敢与本帅见过高下么。”
高行周说:“两军相交。各为其主。少将军如不相让。末将也只好舍命陪君子了。”
赵延寿见说不动高行周。反倒被他说了个沒趣。憋着一肚子气。退归阵内。即令擂动战鼓驱动人马。直往晋营冲來。
高行周早有准备。见赵延寿退还阵内。也即便驱马归营。壁垒内副将见辽兵冲了上來。一声号令。弓箭手便一阵的乱箭齐发。冲在前面的辽兵。早已倒下了一排。辽将见了。忙令藤盾兵來到阵前。掩护步兵继续前进。要扫除鹿角栏栅。这时。晋营内又转出一队步兵。手持长矛大刀冲出阵前。那持长矛的专挑辽兵的盾牌。持大刀的随后砍去。又破了辽兵一阵。那赵延寿见冲不动晋营。便令三员副将各率五百骑兵。齐向晋营冲去。
高行周见了。忙令城上调下來一千弓箭手。只管射那冲在前面的马匹。城上的硬弩专射后队的人。一时鼓声动地。喊杀连天。晋营中箭如雨发。辽兵死伤狼藉。惹得赵延寿性起。亲率了五千兵马。随后又杀了过來。务必要踏平高行周的营垒。
高行周见了。率了一百精骑。冲出阵前迎战。只因营前狭窄。那些辽兵虽多。却是施展不开。反倒自相挤塞。高行周引着一百骑人马。左冲右突。枪挑剑劈。辽兵逢之披靡。如入无人之境。但辽兵人多。高行周虽然勇猛。终究势单力薄。自辰时战至午后。辽兵仍不稍却。便令放起一声号炮。左右两营将士早以准备多时。一听得号炮。皇甫遇领着左营兵马。石公霸领着右营兵马。倾巢而出。冲开辽兵的堵截。直袭辽军两翼。
那些攻打高行周营盘的辽兵苦战多时。已是人疲马乏。士气不振之际。突然两翼被袭。便纷纷退却。一时乱了阵脚。高行周一见大喜。率领骑兵随后追杀。齐声高喊:“活捉赵延寿。官封万户侯。”
辽兵虽然不是全线崩溃。但也确是压不住阵脚。赵延寿无奈。只得缓缓收兵回到营寨。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