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国色江山> 【247】 战争狂想(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47】 战争狂想(三)(1 / 2)

郭重贵。有心收复青州。实则是不想在给杨家父子任何喘息之机。如今契丹大军溃败回河北。正是天赐良机。

再说杨光远在青州遭遇大将石赞。被阻于马家口。今番辽兵失利。李守贞率兵会合石赞欲乘胜收复青州。只得遣快马王辽军大营求援。耶律德光仅派三千士卒救应。晋军大帅李守贞命石赞率五千精兵抵御辽军。亲率四万人马包围齐州。

三千辽军为首大将名叫耶律祺。路遇晋将石赞。二人交锋四五回合。便被石赞砍于马下。三千辽兵溃败而逃。李守贞围困齐州半月。青州各郡纷纷倒戈降晋。使得杨光远大失人心。杨光远见城中粮草将尽。便派长子杨承贵闯营求援。杨承贵单枪匹马刚入晋营。正遇李守贞。被其打落马下。遭乱刀砍死。

闯连营不成。杨光远却在城头摆案设香。整日装神弄鬼。祈求上苍保佑。杨光远另外三子。光祚、光信、光勋自知大势已去。便私下商议献城归降。晚间。趁杨光远熟睡之机。率亲兵三百人闯入光远寝室。将杨光远五花大绑。光远惊呼:“小兔崽子。谋反不成。”

杨光祚言道:“孩儿只为留杨门一脉。欲将父亲送于万岁。故作此大义灭亲之事。免遭杨府灭门之灾。”杨光远哑口无言。束手就擒。

次日天明。杨光祚、杨光信、杨光勋兄弟三人开城投降。将叛贼杨光远献于中军。李守贞大喜。将杨光远营前斩首。杨氏兄弟押往京师听候发落。

这样一來郭重贵兵不厌诈便收拾了杨光远父子。眼下另外一方的战火却还在燃烧。

南唐伐闽之事。大帅查文徽眼看大军将收福州。却得皇帝李景退兵急诏。只得班师回朝。李景掉查文徽退兵。乃是听信宠臣冯氏兄弟的谗言所致。冯氏兄弟哥哥叫冯延巳。字正中。弟弟叫冯延鲁。字叔文。广陵人氏。兄弟二人平日在皇帝面前谗言取媚。干预朝纲。冯氏兄弟见大帅查文徽在前敌连章奏捷。便心生嫉妒。在朝中传言查文徽功高震主。有欺君之心。李景听此二人造谣。便对查文徽心存顾虑。便诏其退兵。削去了兵权。查文徽已失去兵权。冯延巳又上书皇上。请封其弟冯延鲁为兵马元帅出兵收复福州。

南唐保大四年。中主李景以冯延鲁为兵马元帅再讨福州。前文曾言闽王延政在建州兵败自尽。留守福州的大将名曰李弘羲。此人忠于大闽国。便会集五万人马坚守福州。拒不向南唐投降。李弘羲自知兵力不足。便对军师马捷言道:“探马报南唐皇帝命冯延鲁为元帅。挥兵十万欲收复福州。眼前雄师來犯。身后大海**。可有保身之计。”

马捷道:“今福州之南有汉国。福州之北有越国。南汉刘氏暗弱无能。只能割地自守;越国向晋称臣。素來与不畏南唐。主公可由海路求越国发兵。”

李弘羲言:“为今之计也只有如此。但出使越国非军师不可。”

马捷道:“大闽江山命悬一线。在下愿乘风破浪请來越国援兵。”李弘羲大喜。即刻名人准备大船五条。送军师马捷往越国搬兵。

越国自海龙王钱镠立国以來。已传三世。钱镠追授武肃王。其子钱元瓘死后追封文穆王。由忠献王钱弘佐继承王位。

此时闽使马捷面见越王钱弘佐。泣泪陈言求兵援助。越王左右大臣皆言不可得罪南唐。唯有一人执意救闽。此人乃是越国水路大都督胡进思。湖州人氏。是先王的托孤重臣。进思对越王言道:“李景假借唐号出兵闽国。乃为日后席卷江东埋下祸根。自古便有辐辏相依。唇亡齿寒之说。今日若不救闽。越国霸业难保。老臣特请千岁出兵。”

钱弘佐道:“大都督之言。如拨云见日。令孤王茅塞顿开。速命大将胡进思为元帅。张筠、余安为大将。点三万兵马两日后过海救闽。”

话说闽国军师马捷往越国搬兵。百余艘战船延东海南下。濒临福州。

冯延鲁此时率兵已围住福州数日。得探马急报越军來援。冯延鲁道:“本帅欲在岸边变阵。待越兵登岸之时。一鼓作气。出兵攻之。”左右众将赞成此计。惟有大将边镐言道:“大帅容禀。跨海登岸绝非过河渡江。这闽地海滩泥泞难行不可列阵。不如乱箭驱敌可拒越兵。”

冯延鲁诗歌书生出身。闻听此言心中暗想。用乱箭退敌到是个法子。但越兵一个登不了岸。我拿什么立功。你边镐不让我立功。我也不给你机会。想到这里。延鲁奸笑道:“边将军所言有理。本帅当依计而行。不过这大营需有大将镇守就有劳边将军留守。”边镐不知冯延鲁心中所想。便领命守营。

大帅冯延鲁率兵在海滩摆阵。三万将士一字排开。步兵执盾在前。弓弩手列于盾后严阵以待。

未过多时。只见数百艘战船遥遥驶來。临近海滩号角传鸣。越国大帅胡进思手下有两位先锋官。一个叫余安、一个叫张筠。二人率三万将士纷纷登岸。

冯延鲁一看越兵杀來。便先用了边镐那一招。传令弓弩手放箭。霎时间。海滩之上箭弩如雨。越军冲至海滩泥泞难行。反遭乱箭。又全部退回战船舱中避箭。冯延鲁一看越兵滞留海上不敢登岸。虽是心中大喜。却口中自语道:“乱箭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