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大秦帝国风云> 第11章 择将出征费思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章 择将出征费思量(2 / 3)

蔺相如:出兵上党,是君王的命令,如何可以随意更改?大军未动,你就说这样不祥的话,真是让人气恼!廉颇军之后,我们还可以有大批军队援助接应。就是上党不能取,也必定能全身而退。现在如果不敢去救援上党,岂非让天下诸国耻笑吗?

赵孝成王也说:上卿所言,本王心有戚戚焉。郭开,你意下如何?

郭开:上党之战,事关重大。吾王可派遣平原君赵胜,出使魏国、齐国、楚国等,以修盟好。大军出征,如何做好粮草供应也是艰巨的任务。臣请以赵括为统帅决战秦军,廉颇为后援保障粮草供应,这也是巨大的功劳。如此,可以打破目前选将用人方面的僵局。

蔺相如:决死阵前,不用刀刃而用刀背,这是什么道理?如果反之,我倒愿意表示同意!

田单:臣赞同郭开之议!不敢苟同上卿之言。

赵孝成王无奈地说:众臣之言皆有道理,同心戮力方可抗敌。我看就定下来由廉颇领军,赵括为后援吧!

田单待要多言,却一阵眩晕,面色苍白,满头大汗,昏厥过去--

原来,来自齐国的田单虽然担任了赵国的相国,但因为是外来人,真正的实权还在赵孝成王的叔叔--平原君赵胜手中,可赵胜三辞相国,德高望重的上卿蔺相如就实际主持朝政了。

赵孝成王的叔父--平原君赵胜及舅舅平阳君赵豹,都曾在赵惠文王期间担任赵国相国,但因为秦国的威胁、被迫去职。《战国策》中曾详细记载了这件事情--秦昭王对赵国使者谅毅说:“赵豹和平原君,数度欺骗秦国。赵国杀了他们则可,不杀,我现在就带领诸侯打到邯郸城下去!”,谅毅努力劝说一番,秦昭王才压下怒火,但秦王说:“诺。勿使从政。”梁毅曰:“敝邑之君有母弟,不能教诲,以恶大国,请黜之,勿使与政事,以称大国。”秦王乃喜。

对于田单,史载--前265年,高度信任田单的齐襄王死后,由其子田建即位,其母后辅政。这时候,赵国用三个大城市加上一些小村城镇共57个送给齐国换来田单,田单为赵国攻下燕国3座小城。《史记》记载:赵孝成王二年(公元前265年),田单为相。

且说赵孝成王定下来廉颇领军出兵上党之事,方要回宫休息,平原君赵胜领着将军庞煖、扈辄、李牧、庆舍以及大臣虞卿、楼吾等人求见,赵王只好准他们入见。

平原君赵胜:“大王,听说出兵上党的事情已经定下来了?”

赵王:“是,本王已经与相国和上卿商议过--确定由廉颇引军出征。”

平原君赵胜叹一口气:“这两个人恐怕都不是最佳人选啊!--可惜啊,两年前马服君赵奢去世了--”

虞卿:“马服君赵奢不打准备不周全的战争,他力主每战必以优势兵力歼灭敌人。赵括将军将门虎子,承其父教诲多年,固然也是难得的将才,但父子两个当年彼此争议就颇多。赵括善出奇兵制敌,以少胜多,适合打遭遇战、歼灭战,不善于打阵地防御战。而廉颇将军战法凶悍,善打平原硬仗,却少有山地作战的经验。上党地形复杂,山高林密,历来就是易守不易攻之地,否则韩国冯亭也不会凭险与秦军缠斗月余!臣以为,应当派遣熟悉当地作战环境的人去!当然,最好是不去--据报,韩国已经将上党割让给秦国,上党太守靳锺原是个主战派,被韩王撤换,新太守冯亭前去换任,按照常理,这个人应当是去执行韩王献地的旨意的。可他如何竟要将上党转手给我们,这是叛逆啊?其宗族家眷都在新郑,他就不怕被韩国满门抄斩?-----此中必有玄机呀!”

赵王未置可否,淡淡地说:“无论韩国方面如何,首先要确保上党不落入秦人之手。”

楼吾:“庞煖、扈辄、李牧、庆舍等诸将,都是当年马服君麾下的部将,多年征战于太行山麓、晋北一带,庞煖、扈辄论资历、年纪、经验也要胜过赵括,李牧、庆舍与其年龄相仿,也毫不逊色。所以,赵括太年轻了,不能贸然让他去挑如此重担!廉颇将军去,微臣没有什么意见,可是把赵括和深孚众望的老将廉颇放在一起比较,怎么也是别扭。秦军诡诈多端,还是派廉颇将军去可靠一些。”

众将七嘴八舌发言,庞煖、扈辄、李牧、庆舍却是均支持赵括领军出征。

赵王:“李牧、庆舍,汝等盯紧燕国方面、防范燕军趁机南下,也是在配合上党作战。庞煖将军引军驻防晋北至浊漳河沿线,可以随时南下支援以为策应。扈辄将军扼守皮牢,可以随时出击,保护汾城至上党的通道。有廉颇老将军坐镇,诸将同心,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平原君赵胜:“前些日子,我去了趟魏国,与魏相魏齐见了面,谈了一些赵魏停战休兵的话题。当前,秦国攻势咄咄逼人、风头正盛,关东诸国必须合纵自保啊!--对于齐、韩、楚、燕方面,还是要主动示好,止战休兵。”

赵王:“平原君忧劳国政,出访劳苦,本王心知啊--上党之战,不得不打。正是因为困难,我国将出动60万军马,将秦军一举赶出汾水以东,挫其锐气!”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