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大秦帝国风云> 第251章 韩国的国情、政情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51章 韩国的国情、政情(2 / 5)

是一个国家,只是晋国臣子韩武子(后人的称呼)的封地,当时与他地位相同的还有赵地和魏地等。韩武子也不姓韩,姓姬,那块封地叫做韩原。传至三代韩(姬)厥的时候,才正式改姓韩,当然是被晋国国君册封的。

韩厥此人历史上可是有些名气,他直接参与了古代晋国“赵氏孤儿”的重大历史事件:

晋国大臣赵盾与晋灵公不合,晋灵公屡次想杀害赵盾。赵盾的堂弟赵穿就把晋灵公先干掉了。这事情,也不能说与赵盾一点关系都没有。赵盾一看,自己本家人把国君给杀了,只好去迎公子黑臀回来,拥立为晋成公,成公看到晋灵公反对赵盾的悲惨下场,只好小心翼翼对待赵家人,还当众宣布:赵盾无罪,继续执掌国政;赵穿罪不至死,情有可原,戴罪立功。于是晋成公在继位的当年,就将国政完全交给赵盾去负责,自己啥也不管了。

弑君无罪!这一下子,晋国另一权臣屠岸贾等人可不干了,他们要替天行道,开始策划诛灭赵氏满门。韩厥与赵盾的儿子赵朔私交很好,他不但试图阻止屠岸贾的暴行,还接受了赵朔的托付,意欲保全赵氏的骨血,他将有孕在身的赵朔的妻子隐藏了起来。不久,赵朔之妻就分娩了生下个男孩名为赵武,屠岸贾听闻后四处搜寻母子俩下落。

赵朔的两个门客公孙杵臼及其好友程婴商议:屠岸贾找不到孩子,绝对不会罢休。你看怎么办?”

公孙杵臼问程婴:“育孤与死,哪件事容易?”

程婴回答:“死容易,育孤当然难。”

公孙杵臼:“赵君生前待你最好,你去做最难的事情。让我去做容易的事情我先去死吧!”

正好程婴的儿子也刚刚降生,程婴忍痛采取调包之计,将自己的孩子抱上,与公孙杵臼一齐逃到了山中,让妻子带着赵氏孤儿朝另一个方向逃去。屠岸贾闻之,率师来追。

程婴说:“程婴不肖,无法保生赵氏孤儿。孩子反正也是死,屠岸将军如能付我千金,我就告诉你孩子的藏身之处。屠岸贾答应了,程婴领路,搜获了隐匿山中的公孙杵臼和婴儿。

杵臼当着众人的面,大骂程婴,佯装乞求:“杀我可以,孩子是无辜的,请留下他一条活命吧!”屠岸贾当然不允。程婴眼睁睁地看着亲生儿子和好友公孙杵臼死在乱刀之下。

程婴身负忘恩负义、卖友求荣的“骂名”,带着赵氏孤儿去做韩厥的门客。

后来,晋国国君受到疾病困扰,韩厥进言:占卜说君王的病是有忠臣蒙冤,后人无法祭祀他所致。并趁机给赵盾、赵朔鸣冤,说出了隐情,此举感动了晋景公。赵武于是继承了赵氏的封地,领受了爵位。至于电影和戏剧里的复仇诛杀屠岸贾及屠岸贾诬陷赵盾的情节,都是后人假托历史编造的。赵盾有一些冤枉,屠岸贾更是被后世抹黑了!

韩康子、赵襄子、魏桓子三家瓜分了智伯的封地,顺便瓜分了晋国国君的大部分土地,“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这倒是一下子便宜了秦国-----最大的宿敌一夜间崩溃瓦解了,赵魏韩三家彼此攻战,秦国逐一消灭之!

三家分晋之后,韩国占据了战略要地成皋(虎牢关,即河南荥阳汜水镇),从此不断进攻另两个小国郑国和宋国。历尽艰难终于灭了郑国后,韩国自己原来的领土,却被秦国趁火打劫占领了不少,为躲避秦国的威胁,韩国都城被迫迁移到了原来郑国的都城新郑。

除了申不害辅佐韩昭侯的十几年间,韩国没怎么受欺负。其他大部分时间里,韩国受到秦、赵、魏、楚、齐等诸侯国的不断打击,《韩世家》里十句话,就有八句是说韩国挨别的诸侯国欺负的。

当然,韩国也有搞连横----跟着秦国大胜某某诸侯国的记录,也同样有跟着搞合纵---跟着关东诸国教训秦国的记录。不过总体而言若是打不过秦国,韩国只得割地求和、侥幸战胜了秦国,不久秦国又报复,韩国也是割地。若是韩国跟着秦国打了胜仗,抢了别的诸侯国100里土地,转过年秦国就又从韩国手里夺去120里,结果还是悲催地割地!自称是秦国的藩属国了,这个挡箭牌全无用处,秦国依旧不间断地蚕食着韩国的土地。韩国讲究“术”,其中有君王的“统御之术”,恐怕更多是在钻研“生存之术”------没办法,被逼出来的!

韩国就这样,痛苦地挣扎在秦国和关东诸侯国之间,没有稳定的国策,甚至没有稳定的政权。韩国的政权,其实是先秦所有诸侯国中最不稳定的、国君最没有权势的,为什么韩国出的法家人物多?国君暗弱,专制搞不成,国君和臣民的关系靠什么稳定和调处呢?------只有依靠法制,这也是迫于形势的无奈。

1、说到韩国的国策不稳,我们举几个例子来佐证。

(1)张仪为秦国连横游说韩王说:“韩国地势险恶,处于山区,出产的粮食不是麦子就是豆子;老百姓吃的,大部分是豆做的饭和豆叶做的汤;如果哪一年收成不好,百姓就连酒糟和谷皮吃不上。土地纵横不到九百里,粮食储备也不够吃两年。估计大王的兵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