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宇抵达京城的时候已经是七月中旬,得知他和孙承宗回京的消息后京城万人空巷,百姓们纷纷涌到了街头欢迎两人得胜归来。
天启皇帝让内阁首辅叶向高率领内阁和六部重臣出城迎接李宏宇和孙承宗,两人这次出关可是立下了大功,不仅击败了后金军队而且还夺回了广宁等失地,可谓功莫大焉。
经过奇袭锦州和死守石门山两战,李宏宇正式奠定了大明第一儒将的地位,如果说当年的铁岭之战大明朝野上下还有人怀疑是他的运气好,那么锦州和石门山两战则是粉碎了外界的质疑。
最明显的结果是,在此之前一直在辽西占据上风的努尔哈赤,在锦州和石门山两战后拱手让出了广宁城,退防辽河。
尤其是石门山一战,李宏宇以一万余人硬撼后金四万大军,彻底打出了威名,大明大江南北的老少爷们无不冲着他伸出大拇指。
在外界看来,石门山之战李宏宇采用的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打法,困守孤山之际明军士兵唯有跟后金兵拼命,进而一举克敌。
为了表示对李宏宇和孙承宗的恩宠,天启皇帝特意在太和殿设了大朝,召集京城文武百官来迎候两人。
不得不说,李宏宇和孙承宗这次可是给天启皇帝长了脸,令天启皇帝扬眉吐气,在朝中的那些大员中李宏宇和孙承宗虽然分属不同派系但都是天启皇帝的嫡系。
满朝文武都无奈的辽西战局被李宏宇和孙承宗给摆平了,天启皇帝自然万分高兴,换句话来说就是满朝文武都不如两名帝师,想想那些朝廷大员们尴尬的神色就令人心情舒畅。
自从登基后,年轻的天启皇帝没少被那些资历深厚的朝中大员以礼教说教,动不动就是祖训或者先帝什么的,这使得天启皇帝在处理政务的时候备受掣肘。
当然了,那些掣肘天启皇帝的大臣以东林党激进派为主,想要天启皇帝按照东林党的思维来办事,可这怎么可能?
东林党的一些主张看起来非常美好,实际上是镜花水月根本就实现不了,说白了就是毫无用处的空谈。
以减少赋税为例,东林党的官员们可不管朝廷国库是否空虚,打着为百姓牟利的旗号让朝堂减免赋税等等。
结果他们得了好名声却把烂摊子留给了朝廷,好像朝廷非要压榨百姓,可如果朝廷以资金不足减少他们的俸禄,恐怕他们又比谁蹦得都高,而且一定会群起而攻之,这个时候就不会想到与民牟利了。
天启皇帝这些年过得足够压抑,现在作为嫡系的李宏宇和孙承宗在辽西打了两场大捷,自然有助于他在朝堂上威望的增长,进而摆脱朝臣的掣肘。
虽然天启皇帝还非常年轻,但他毕竟是大明的皇帝,又岂会受人摆布?这么浅显易懂的道理朝中有些大臣就是不知道,或者说他们被面前的权势蒙住了双眼。
太和殿。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太子太师、左春坊大学士李宏宇于辽西征讨建奴有功,特进封为少傅,赏金万两,绸缎百匹。钦此!”
一名内侍手里拿着圣旨,抑扬顿挫地宣读道,李宏宇因为锦州之战和石门山之战的功劳得以提升两级官阶,从越过了少保,从太子太师升为了少傅。
“臣李宏宇领旨谢恩。”立在大殿殿前的李宏宇闻言跪了下去,郑重其事地跪谢,“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不仅李宏宇,孙承宗也得以晋升了一级官阶,从太子太保升起了太子太傅。
孙承宗对此感到颇为惭愧,他这几个月在辽西并没有做什么,很长时间都是待在山海关,可这是天启皇帝的恩赏他岂能当众抗旨!
除了李宏宇和孙承宗,天启皇帝还进封了两名石门山大战的有功之将的爵位,水师将领刘虎和禁军主将赵丰双双被进封为伯爵,世袭罔替。
刘虎和赵丰随着李宏宇进京面圣,跪在李宏宇的身后神色激动地谢恩,他们以前无论如何都想不到有朝一日能成为朝廷的勋贵,进爵可是武将的终极目标。
除此之外,参与了锦州之战和石门山之战的将士们皆受到不同的恩赏,天启皇帝很清楚,但当前明军战斗力普遍低下的情形下这些将士简直就是明军的楷模,故而自然要重用。
朝会结束后,天启皇帝设宴给李宏宇和孙承宗等从关外归来的将士接风洗尘,内阁和六部等部院衙门的大员悉数作陪,现场觥筹交错,谈笑风生。
虽然酒宴的氛围非常轻松和融洽,但李宏宇却发现东林党和齐楚浙三党的官员彼此间根本没有交流,望向对方的眼神也异常得冷漠。
显而易见,双方之间的关系比先前更加紧张,不仅如此,整个京城官场都笼罩着压抑和沉闷的氛围。
对于眼前的局势李宏宇唯有无奈地叹一口气,朝堂上党争可不是他能解决得了的事情,故而唯有静观其变。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辽西战事的平复,天启三年京察的结果即将公布,这可是东林党与齐楚浙三党的一个决战,双方自然非常看重。
原本天启三年的京察结果应该在三四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