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三年九月中旬,李宏宇回京后还不到十天,太和殿的大朝上发生了一件令满朝文武震动的事情。
一名东林党阵营的山西道监察御史忽然当殿启奏天启皇帝,以关外战局日益严峻为由,奏请天启皇帝调曾经在辽东取得大捷的左春坊大学士李宏宇前往朝鲜构建鸭绿江战线,与辽西明军左右夹击辽东的建奴。
此言一出顿时引发大殿上一派哗然,包括东林党在内谁也没有想到那名监察御史竟然会提出如此要求,虽然其借口找的冠冕堂皇但任由谁都能看出来他是想把李宏宇调离京城。
至于原因,现场的文武官员心中都一清二楚,随着京察的进行东林党和齐楚浙三党的争斗已近白热化。
李宏宇的到来使得处于劣势的齐楚浙三党士气为之一振,也令占了上风的东林党感到忌惮,做起事情来难免畏首畏尾。
自从李宏宇回到京城,他的家里就没有一天是清闲的,每天都有齐楚浙三党和东林党的重要官员前来拜访,旁敲侧击地提到京察的事情。
齐楚浙三党自然是希望李宏宇能在朝堂上和天启皇帝面前给他们说好话,而东林党的人则对李宏宇“晓以大义”,以中兴大明为由希望他不要介入这次的京察之争。
李宏宇对此可谓是身心俱疲,心中觉得万分郁闷和无奈,如今内有在辽东造反的女真人,外有企图殖民大明的西洋诸国,大明已经陷入了险境可朝廷的上层官员们却忙着党争,争权夺利,实在是令他感到失望和遗憾。
当那名监察御史在大殿上启奏时,李宏宇不由得有些诧异地望了他一眼,很显然这个御史之所以忽然间提到让他去朝鲜是天启帝的安排。
由此看来看来天启帝登基后并没有闲着,而是暗中培养忠于他的势力,这个监察御史就是天启帝扶持起来的亲信,打入东林党的阵营对东林党进行监视。
按照李宏宇与天启帝的商议,为了避免礼法上的不合,李宏宇此次前去朝鲜并不是出使朝鲜国,而是以特使的身份到朝鲜国处理与后金的相关事宜,这样就不会坏了规矩。
“皇上,此举万万不可,李大学士是我大明的辅臣理应坐镇京城,岂能亲临险境去朝鲜?”
此时正值齐楚浙三党与东林党殊死搏斗之际,故而很快就有已经浙党的官员高声表示反对,“如今熊经略和王巡抚把辽东经营得固若金汤,何许劳动李大学士?”
浙党可谓是齐楚浙三党之首,势力最为强大,与东林党斗得也最凶,故而肯定要反对把李宏宇调走,现在让李宏宇去朝鲜摆明了就是想要削弱齐楚浙三党的力量,可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对,李大学士不能走!”随即,大殿上的齐楚浙三党官员纷纷开口赞同,不同意调离李宏宇。
“皇上,如今关外每年耗费大量税银,倘若李大学士能从朝鲜牵制住建奴一部分兵力,将对我辽东官军击败建奴大有裨益。”
既然那位东林党阵营的监察御史已经就李宏宇是否前去朝鲜挑起了东林党和齐楚浙三党的战争,那么东林党此时自然不能示弱,故而一名东林党的官员出班后大声奏禀道。
“李大学士曾经击败过建奴,这次前往朝鲜非李大学士莫属。”
东林党的一众官员自然纷纷附和,凡是涉及到党争的事情在敌对阵营看来是非对错已经不重要,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打垮对方。
“哼,李大学士公务繁忙岂有时间去朝鲜?我看你们不是想击败建奴而是另有见不得人的目的!”
一名齐党的官员见东林党的人想要让李宏宇去朝鲜,以为这次的事情是东林党人早就策划好的诡计,于是冷笑着望着东林党的官员说道。
“我等只不过就事论事而已,如今海外贸易已经顺利进行,李大学士完全可以抽身前去朝鲜,早一天结束辽东的战事就能早一天使得百姓休养生息,这岂不正是我等的职责?”
这时,一名东林党的官员摇了摇头,郑重其事地望着那名齐党官员反问道,“难道有人不愿意与民休息?”
“有人明面上希望百姓们都能过上安稳的日子,可私下里却打着关照百姓的旗号来谋取私利,着实令人不耻!”
不等那名齐党的官员开口,立在不远处的一名楚党的官员冷冷地回答,神色轻蔑地望了望东林党阵营的官员。
“唉!”见东林党和齐楚浙三党的官员话还没说上几句就开始充满了浓重的火药味儿,李宏宇的心中不由得无奈地叹了一口气,看来一场争吵将不可避免。
果然,接下来所发生的事情印证了李宏宇的猜测,大殿上的东林党和齐楚浙三党的官员爆发了激烈的争吵,从他是否去朝鲜的事情上很快就牵连了双方昔日的恩怨,现场的局势逐渐变得混乱了起来。
天启帝冷冷地端坐在太和殿的龙椅上,面无表情地望着那些不顾风度犹如菜场小贩般争吵的齐楚浙三党和东林党的官员,此时那些官员的表现可以用四个字形容――斯文扫地,谁能想到这些饱读诗书的朝廷命官们会形象全无地吵架?
“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