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却只能是一家人一起的,嘴角抿起一丝笑,似是想到什么好玩的事情,然后对商景薇说着,“景薇,以前有没有想过姐姐会和你一起迎新啊?”
商景薇眨了眨眼睛,然后点了点头。
李玉然敲了敲小萝莉的脑袋,“别瞎说,莫非你小时候就想着嫁给姐姐的夫君做小了。”
“我是小孩子嘛...不是想什么说什么都可以吗?”
.........
.........
京城,紫禁城中。
这儿同样弥漫着浓厚的喜庆氛围,作为一个国家的中心,繁华必不可少,却似乎少了几分生气。
张灯结彩布置的宫殿,作为主人的崇祯此时却是在御书房中整理着政务,在这一年接近尾声的时候,大明的情景难得他的心情并不坏,所以他安静下来准备勾勒着明年辉煌前景。
房中此时还有此时的兵部侍郎杨嗣昌。
如果要说此时的朝廷中谁最得崇祯的信任,那就只有杨嗣昌了,宁致远比不上他,因为他给崇祯勾勒了一个美好未来还未实现,他的能力恰到好处,敬业的他大过年的被拉来没有丝毫的怨气,毕竟这可是圣恩...
“杨爱卿,你观我大明的形势如何?”
第一次见面时,崇祯就是这么问,然后杨嗣昌回答了并给了他实际的方法。
但这次杨嗣昌有些迟疑,“关外形势一片大好。”
只是点到即止。
崇祯对于这个答案显得不够满意,追问着,“那关内如何?”
“这要看宁大人与宁夏的关系,宁夏与甘肃的关系,还有延绥和天下镖局。”既然崇祯不愿意接受现实,那杨嗣昌索性也就挑明了,作为一个在刚刚见面就敢说‘大明亡于流贼’这样话的人,确实不惧什么,只是他对于那位宁大人却是很好奇,他知道就算自己现在已经是这么大的官了,和那位相比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
“咳咳...”崇祯正喝着茶被这话弄得剧烈咳嗽了几声,语气严厉起来,“宁爱卿和甘肃的反贼!!”
“陛下还请保重龙体。”杨嗣昌低着头告了一声罪,却没有收回这话的想法,只是打了一个马虎,“微臣只是猜测而已,做不得准。”
崇祯阴沉着脸陷入了沉默,外面也是一片安静,远远没有宁夏鞭炮焰火齐鸣的盛况,或许崇祯喜欢安静,或许就是没钱。
崇祯想过可能宁夏就是宁致远自己一手造成的,还是在宁致远的掌控之中,而不听朝廷的话是因为宁致远有了别的心思,也想过宁夏可能真的不停宁致远的使唤了,这两种情况对于崇祯来说都不是好事,尤其是前者,但绝对没有想过杨嗣昌说的那种可能。
甘肃是什么人,那可是彻彻底底的反贼,宁致远怎么可能会与他们有关系......
若是真的有关系......
崇祯依旧记得那货反贼强悍的战斗能力和与宁致远在大同时候的交集,心里不由得悬了上来,似乎...还真是又可能吧。
嘴唇艰难地动了动,去没有发出任何声音,他觉得前几个月的好消息在这一年的最后一刻消失殆尽。
若是如此...西北尽失矣!
“陛下,这只是臣的猜测,最坏的可能,并做不得准......”杨嗣昌小心地把刚刚自己的话重新复述了一遍,他知道,同样的话,起的作用有时会是不一样的。
崇祯脸色果然舒缓了许多,很多时候,话并不见得有理,只是是不是对方想听到的,崇祯此时就想听到这种话。
而杨嗣昌不会奉承,他之所以这么说,就是因为他确实是这么想的。
“宁大人若是有不臣之心,必然在最乱的时候就会起兵了,从宁夏足以抵御整个蒙古和后金的实力和甘肃延绥一带的反贼能够不惧洪承畴来看,如果宁大人真的像微臣想的那般,那宁大人绝对有这个实力,而今年一整年都是最好的时机,但是他没有。”
“而且陛下可莫忘了,朝廷能够解决危机并且在东北首次占到便宜,宁大人在其中功不可没。”
杨嗣昌越说越深入直白,不见崇祯长满皱纹的脸上脸色越来越黑,但是心里已经放缓了许多,缓缓点了点头,却是想杨嗣昌说的这般,如果不是杨嗣昌指出,那崇祯一直都会以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当然,他现在也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他从来就不回欠这些臣子什么。
不过杨嗣昌说的话实在太过分,搞得以为好像宁致远一造反这天下就能唾手可得...?朕还没有这么弱,大明底蕴依旧还在!
但杨嗣昌此时却是没有注意到这些,注意到了也不在意,他被自己的话引发了思考。
分析宁致远为官的经历就会看得出来那绝对是一个有才干的人,初露头角至今,只用了三年,绝对是史无前例,虽然其中被有些人弄得弄巧成拙的缘故,但毫无疑问在整个大明都是最耀眼的那一人,而且杨嗣昌更愿意相信,那是一个忠臣,因为他不管在何处上任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百姓好,期间还诛杀过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