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君不谈国事的命令下,是夜,沙丘宫大殿,君臣宴饮欢乐,一醉方休。
宴会上,齐孟举杯祝酒,表面云淡风轻,其实却是心事重重。
除掉唐鞅不难,齐孟已经做到了,麻烦的是接下来如何铲除唐鞅党羽势力,据齐孟所知,商丘城中半数以上的兵士皆与唐鞅牵连,心腹卫士将这个情况反馈给宋君时,齐孟表示不能理解。他不能理解他的前身,那位残暴成性(实际上齐孟也越来越残暴了)的桀宋戴偃为何能容忍这样一支强大势力在国都存在。
赵匡胤知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眠的道理,戴偃这般英明神武如何不知?
莫非这位前身有什么难言之隐?抑或是在宋国大政方略上,戴偃与齐孟所想根本不同?
想到这里,齐孟心底一阵一凉,戴偃统治下宋国好歹也曾四处攻伐,攻魏,伐楚,灭滕,连续三次击败齐军,一时风光无限,可是把宋国交给其孟,按照齐孟现在这个节奏,不知道还能存活多久?
无力去考虑太多,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可以想象,唐鞅被杀的消息很快就会在都城中传开,大司马豢养的门客死士可不是吃素的,这些人不会善罢甘休,一大波亡命之徒会来为唐鞅报仇,保不齐明天在这苏宫大殿就会上演一幕豫让刺杀赵简子或者荆轲刺秦的大戏。
不作死就不会死,刚穿越来就要被人刺杀,齐孟表示很无语。
食君禄,为君死。
春秋战国时代的价值观就是这样的,无论你是谁,无论我的主子是什么货色,哪怕他是桀纣,只要你杀了他,我就会为主子报仇天涯海角追杀你。
倘若燕太子丹未以国士待荆轲,燕国刺客也不会千里迢迢跑去咸阳送死。
短时期内改变人们价值观,宣扬博爱自由宽容大局为重河蟹等思想,是圣母心泛滥,洗脑不是当务之急,齐孟没那个能力,也没那个精力,宋国百业待举,留给齐孟的时间不多了,与齐人交好,改革税收制度,训练骑兵,如果可能再搞点发明创造就更好了,总之齐孟现在和以后都会很忙。
如果真有人为唐鞅复仇,只有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顺便送这些人上路.
事实上,即便刺客不来,齐孟也要将他们斩草除根赶尽杀绝,防止出现一个豫让级别的变态,潜伏几十年大开杀戒.
诛杀唐鞅的同时,随唐鞅进入带入沙丘宫的侍卫也被齐孟下令悉数杀死,一个不留。
杀!杀!杀!
这是一个流血的时代。
魏王询问孟子如何称霸天下。
孟子曰:不嗜杀人者能之一。
历史证明,孟子所言完全是扯淡。
此时此刻,齐孟隐约能理解一百年后的秦王嬴政为何嗜杀成性,也能理解一千年后的唐太宗李世民为何会在玄武门亲自射杀自己兄长把刀架在自己父亲脖子上。
一切只是为了生存。
然而在这乱世之中,这个最简单的愿望却难以实现。
齐孟俯视青铜爵,烛火映照之下,醇酒色泽如血。
宴会结束,齐孟命中郞令赵定国送齐使在驿馆下榻,特意叮嘱多加人手看护,一定要保证齐使安全,不得有误。
若齐国使者有什么三长两短,中郞令大人就跟着陪葬吧。
宋君身边三百卫士皆心腹死士,这些人跟随戴偃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突袭商丘夺取君位靠的就是这三百死士。
与群臣话别,齐孟酒气微熏,脚步踉跄,在宫女搀扶下回到宫中歇息,一路之上,卫士衣甲荷戟,护卫左右,不敢有一丝松懈。
沙丘宫是宋国先君宋桓侯所建,当年为建造这座宫殿,宋桓侯倾宋国之力,耗尽民脂民膏,国库空虚,戴偃哥哥戴剔成独揽大权,乘虚而入,废宋桓侯,自立为君,未曾想,十几年后,自己又被亲生弟弟赶出了宋国。
所谓世事无常因果循环。
齐孟一边咏叹历史,一边仰着脖子四处张望,宫女搀扶宋君走向苏宫深处,宫殿布局广阔,长廊幽径,一眼不能望到尽头。
不知过了多久,耳边已无人声,恍惚之际,齐孟感觉手指触到一团柔软之物,正欲开口,身前幽香四溢,隐约感觉自己身体被人环绕,而且还是个女人,正想睁眼去看是不是凤姐,酒意阑珊,眼皮昏沉,倒头便睡过去了。
一夜无事,黑甜一觉,不知东方既白,醒来时听见耳边有女人声音。
“君上!君上!”
迷迷糊糊从睡梦中醒来,抬头望见床下一位身材妖娆的年轻女子正瞪大水汪汪眼睛注视着自己,齐孟吃了一惊,下意识的遮住下体,努力回忆昨晚发生了什么,脑海中却是一片茫然,呆坐了一会儿,再看看眼前妖娆美人,忽然才想起这是夫人王氏,是一名土生土长的楚人,貌似是楚国某位郡守的千金,当年也不知怎么就下嫁给了宋国公子。
然而这位楚国夫人在宋国处境堪称凄凉。
戴偃篡位之前,对美色已是兴致索然,在他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