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德政殿。
百官皆面带喜色,李傕已被赶出长安,长安总算脱离贼乱,不能说长治久安,一时之安定还是可期的。
司徒王允身上的光环无疑又增加几分,一些墙头草顿时决定投靠王允,而关西士族则面带忧色,王允权威大盛,他们必然会引来王允的报复,不少关西士族抱怨赵岐当时的激励政策。
于是一帮人私下商议后决定先发制人,太常张芝(书中四贤之一)道:“陛下,昨夜有一队府兵至臣府门前要搜寻李傕余孽,臣乃汉臣,府上怎会有西凉贼余孽,臣子与之理论,其反而打伤吾子。”
张芝此话一出,群臣顿时屏气噤声,张芝分明话中有话。
刘协本来高兴的听百官说长安的损失,突然听到张芝的话一愣,问道:“张卿,此事不该归京兆尹管吗?”
张芝道:“陛下,京兆尹言:此事不归他管。”
“那李执金吾呢?”
“李执金吾不敢管。”
张芝道。
刘协讶然,听出不对劲看向王允,谁都知道李肃是王允的心腹,李肃不敢管的人是谁?
司徒王允眼微闭,拢在袖中的手握成拳,王玢行骠骑将军事一事本就不是长久之计,原本以为能长些,让王允好彻底掌握兵权,可没想到来得这么快。
刘协见王允不说话,不得不问道:“何人如此猖獗?”
“那人自称为骠骑将军麾下。”
张芝掷地有声的说道。
刘协脸色一变,骠骑将军王玢那可是救汉室的功臣,是王玢挟大胜而威,还是张芝陷害。
刘协又下意识的看向王允,心中突然一安,有王允在,王玢纵然挟大胜之威有些跋扈也不会如董卓、李傕一般,张芝这是借机发挥。
张芝话一出,韦端等关西士族随即附和。
刘协又看向赵岐,只见这老狐狸老神在在站在那,明白这是争权呢?
王允不说话,赵岐作壁上观。
刘协开口问王允:“王师,您对此事如何看?”
赵岐听完嘴角上挑,张芝等人上奏并没有通知赵岐,赵岐心里不屑,这还没强攻就败了,无用之功。
果不其然,王允睁眼,道:“陛下,城内虽定,然军中多西凉降俘,可责令冠军将军王玢整顿军纪,再有乱纪之事就拿他是问。”
王允一句话定这事性质,刘协立刻点头道:“王师所言极是,张卿,冠军将军尚年少,我们要给他时间嘛!”
“陛下……”
张芝没想到自己火力还没全开就要团灭,正要再言。
却听王允大声道:“陛下,臣得到战报,李傕、郭汜逃至槐里,于槐里收集溃卒,如今麾下又有三万众。”
“啊?”
刘协大惊失色,李傕、李儒两万人时就敢分兵攻取长安还成功,如今尚有三万人,岂会坐以待毙。
“司徒,那该如何是好?”
关西士族亦不敢言,赵岐暗骂无能,如关西士族出一名将,这可是夺取战功的大好机会。
然关西士族皆低头不语,赵岐无奈出列道:“陛下,臣举荐征西将军皇甫义真率部出征。”
“不可。”
赵岐话音刚落,黄琬便出列大声道:“陛下,临阵换将,兵家大忌,何况皇甫公卧病在床,冠军将军无错,何不令冠军将军出战,冠军将军一战而定长安,贼必闻风而逃。”
原本刘协听到皇甫嵩的名字便点头,又听黄琬如此说,便道:“那便令冠军将军出战。”
“喏!”
王玢的冠军将军府暂治于宣平门旁的校场,王玢虽然行冠军将军事,然吴匡、李肃、王尊(王子服,王彬之族弟)、董承各自拥兵,大肆招降俘虏,致使长安城内骚乱不断。
王玢不得不以张汛配合李肃的金吾卫清理城内的乱兵,死者不少,被抓着极众。
一时间长安治安大好,城内诸将皆恨王玢,又不得不为被抓的心腹来求情。
王玢躲在军营内不出现,把来求情的都打发去见李肃,李肃一副公事公办的模样,有先例:先交保证金。
诸将无奈,只能交了大额保证金跟保证书。
李肃得了钱财,立刻来军营向王玢报喜。
吕布逃走时,李肃亦想过一起逃,如今转危为安,自然知道该抱谁的大腿,以前怕王玢抢自己的位置,如今有此大功,直接就是骠骑将军,那是李肃的上司,李肃岂能不拍着马屁。
王玢看着李肃送来的账簿一阵头疼,大写的字写在竹简上,写字的人不累,看得王玢眼花,心里想着一定要改良纸跟记账方式,以前朝不保夕,如今根据地已稳,就该考虑如何发展经济。
造纸,传播教育的根本,大肆办学,培养工匠,提升匠人地位,以工代赈,大肆发展基础设施。
王玢正畅想着,李肃坐在左首,目光瞄着王玢的脸色,只见王玢不喜不怒一时间拿不定主意,难道五公子显自己要的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