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哪里会处理外面的政务,垂帘听政也就是个仪式,国家大事,一应取决于大将军,表示皇帝将会封大将军为护国亲王与摄政亲王,领双王衔头,负责选拔能臣,统摄辅政,更进一步表示,愿意遴选大将军的幼女为皇后,选大将军弟弟的幼女为皇贵妃,虽然两女的年龄都比皇帝大了10岁以上。
军队首领见到贤贵妃的密信,心下大喜,深觉贤贵妃识时务者为俊杰,是个懂事会做的女人,便回信对贤贵妃表示了忠诚,表示军队一定全心拥戴太后临朝听政,并坚决拥护皇太子即可登基继位。
双方达成了合作的协议,从此结成一党。
(三)
运京12个城门全部洞开,满朝文武和百姓,俱各穿白戴孝,哭声一片地夹道跪迎皇帝的灵柩入城。
皇帝的灵柩入宫之后,当着众人的面,军队首领表示,国家不可一日无君,在举行大行皇帝的葬礼之前,应该首先册立新君。他主动提出应让皇太子即刻继位称帝,接受群臣的朝拜。
于是哭得满脸是泪,被父亲的棺材和严肃紧张的气氛惊吓得不轻的皇太子,被牵了出来。贤贵妃拉着他的手,一起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将他带到宝座前,让他坐下,然后自己站立了皇帝的身后,母子俩接受了群臣的朝拜。
朝拜已毕,军队首领对小皇帝建议说,应该首先尊奉生母贤贵妃为母后皇太后,迁居上阳宫,授权皇太后临朝听政。
小皇帝哪里懂得其中的意思,泪眼婆娑地看着母亲。
贤贵妃对儿子点点头,附在他耳边,逐字逐句地教他说。
小皇帝便遵照母亲的吩咐,将母亲教的话,大声地重复了一遍,宣布准卿所奏,立刻尊奉贤贵妃为圣母皇太后,并委托皇太后垂帘听政,令大将军统摄群臣,全力辅政。
这是小皇帝颁布的第一道圣旨。情势所迫之下,满朝文武,唯有伏地礼拜,口称万岁,遵旨奉行。(未完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