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时分,居舍中的卧榻上,两个早已筋疲力尽的人正在喘着各自的粗气。
不过现在不是说这个的时候,到是陆仁与蔡琰这一提起字典,连带着想起了郑玄郑老爷子,因为郑玄也有和蔡琰一起审阅字典的编修,所以马上就问道:“郑老爷子最近身体还好吧?我平时太忙,都没能抽时间去拜会一下。”
蔡琰道:“康成先生真是老当益壮,八十多岁的人了,每日里仍笔耕不倦。义浩,既然你这两天难得能有点空闲,不妨就去拜会一下吧。”
陆仁心说我是得去一趟。老曹那头称公在即,我这里还得请人郑老爷子动笔写份骂老曹的檄文来着。不过还是那句话,也就是骂一骂,表明一下陆仁这边的立场而已。该做的生意,陆仁还是会和老曹做。特别是老曹这次伐吴又是无功而返,肯定会进一步的意识到水军舰船的重要性,陆仁手里可有一批半退役状态的舰船想卖出去……
————————————————————
这时的中原内陆到底是个什么局面?
北方在斗,不过是官场上的文斗,是老曹与一些士人集团之间的政治斗争。虽然没有战场上的刀光剑影,可是流的血却也绝对不少。老曹这会儿其实还只是走在班师回朝的路上,却已经在盘算着要拿哪些人开刀问斩的事情了。
不过老曹这会儿也很郁闷,就是因为称公的事,他已经丢失了荀彧和荀攸这二荀。别人或许不清楚,但老曹能不清楚这二荀的厉害?特别是在荀彧走了之后,老曹猛然感觉到自己的后方似乎没有人能够帮他坐镇看家。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仔细的查阅一下相关的史料记载就不难发现自从荀彧死后,老曹对外的军事行动从来就不敢持续太长的时间,往往是活没有完全干完就急匆匆的班师回朝,其中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老曹在攻下汉中之后,明明可以一鼓作气的去拿下蜀地,刘晔和司马懿也一再的苦劝老曹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老曹却来了一句“既得陇,复望蜀乎”就撤军了。
对此刘备手下的法正就指出老曹不是不想打,而是不敢打,不敢打的原因就是“此非其智力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将内有忧逼故耳”,说白了就是老曹的老窝没人帮老曹镇着,老曹在外用兵的时候因此不敢整得太久。而这种事情在荀彧仍在的时候,老曹从来就没有担心过。
当然在这个问题上也不能太过夸大荀彧的作用,老曹会形成这样的一个局面,还有着其他许许多多的原因。但不管怎么样,老曹现在很郁闷却是假不了的。
荆州这里,诸葛亮与周瑜之间也斗了个不亦乐乎。只不过这二位都是聪明人,而且还有个陆仁夹在双方之间玩点小手脚,所以诸葛亮和周瑜都不会来明的,只是在背地里你阴我一招,我坑你一下,看看谁先露出破绽。
而这二位的局面就像是下象棋,真正高手之间的过招,对方任何一个棋子都是不能乱吃的,因为很可能就是因为这一个看起来可以吃掉的棋子,会引发出全盘的连锁变动。你吃掉了对方的一个兵,对方的炮就上来了;你再嗑掉对方的炮,对方的马接踵而至;你再拼掉对方的马,对方的车又紧随其后;然后再拼……拼啥拼啊?人家的主力杀奔你的老帅老将这里来了好不好?
所以说,诸葛亮与周瑜这里属于那种谁都不敢轻举妄动的一个状态,不过陆仁到是借着双方的这种局面捞着了不少的好处。之前诸葛亮不是答应了陆仁的要求,征召了不少的劳力调派给陆仁修建韶桂铁路线吗?周瑜这头也马上就派了人过来,问陆仁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
陆仁也不客气,说你那里也征召点人过来帮忙吧,该给的工钱口粮也不会少了你们的。另外我这里还有十几只配有蒸汽动力的舰船,你问问孙权要不要。消息传回孙权的耳朵里,孙权二话不说掏钱就买。
之前陆仁借孙尚香之手送了三十二只半退役状态,配备有蒸汽动力的舰船给孙权,孙权用得很爽。想想也是,这种船只不用风帆也可以跑得飞快,逆风行驶时相比起传统的帆船更是有着巨大的优势,孙权集团一向以强大的水军而自傲,哪会不明白这种船只的好处?以前想从陆仁的手里弄却弄不到,现在陆仁主动的送了一些过来,孙权方面会不用才怪!
可是认真的一使用,一堆的问题也就跟着冒出来了。首先孙权得到了这些船,当然会想着进行山寨制造,可是当孙权把江东的造船工匠集合起来,让工匠们进行山寨的时候,这些个工匠基本上都吐起了舌头……哪那么容易山寨?你知道陆仁的蒸汽动力船只其实超前了多少百吗?其单位都是以百年为标准来计算的好不好?船只的构造、蒸汽机的构造,就凭当时孙权的基础工业能山寨得了?说得难听点,孙权的境内都没有所谓的工业基础可言!毕竟那还是在什么时代?
于是乎,孙权就想试着问陆仁借调相关的工匠,借口是船坏了不知道该怎么修。可陆仁又不是二百五,哪会上这种当?再者陆仁也早就料到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一直就在这里等着孙权。所以当孙权的使者过来的时候,陆仁的回应是你们那里太轻视工匠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