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周氏医女> 004 中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004 中秋(2 / 3)

那样的人。”

“恩。”丫鬟戏谑一笑:“别的我不知道你学的如何,小姐嘛,最会苦中作乐。”

兄妹二人相互看了一眼,都露出无邪的小白牙。唐春道:“就是不知道小姐到了京城没有,今天过节,她在干什么呢?”

“小姐能干什么呢?写字,看书,吃饭,睡觉,兴许十五会赏月吧?!”丫鬟想了想道。

三个人的脖子齐齐看向窗外。

千古就这么一轮月,人生代代无穷已,冷月年年望相似。

周光祖调职回京,带着一家老小,紧赶慢赶终于赶上了在京城过中秋。

一别十三年,如今他已年近五十,周家昔日的繁华已经不在了,但意气风发时走过的街道他还依然记得。

三女儿嫁的是京城人士,知道他们归来,在四条胡同租了小院子。一家人就暂住于此。

中秋佳节,一家人男女老少,分成两桌,坐在厅中过节。

夫人张氏叫下人布好菜饭。先是嘱咐小侄子们不要淘气。

后跟大侄子道:“懿之要陪你大伯和你爹多喝两盅,今个大家高兴呢。”

能不高兴吗?靖难后周家老太爷不肯投降,在狱中饿死,皇上摘了周家武国公的封号,周光祖被贬巴蜀。一去就是十三年。

今天终于回家了,虽然房子家业都没有了,但一家人不用客死他乡,终于回来了,这是他们这十三年最值得高兴的事。

周懿之的媳妇旁氏一直在帮大伯母的忙,她揽着伯母的肩膀往座位上走,并笑道:“那我们就得好好陪大伯母了。”对女眷的那桌说,那一桌是婆母和未出嫁的小姑子。

周光祖两兄弟,周光祖与夫人张氏生了四个女儿,没有儿子。前三个都已经出嫁,老大和老二嫁人的时候周家正好风光,配的人家也好,但是由于被周家前来,现在两个女婿都在外地做小官。

老三是老太爷给订的娃娃亲,出嫁的时候败落了,但王家没有因此毁亲,这是周家人一直很感激的。

老四今年十六岁,名清靓,准备留在家里招养老女婿。

二弟周光辉育有二男二女。大儿子是与原配所生,正是旁氏的夫婿周懿之,今年有二十五了,他与原配就生这么一个孩子。原配便病死了。

次子是与续弦所生,名敬之,今年一十五岁。

大女儿是续弦所生,夫家在京城,今日也送了礼来。

二女儿名周青媛,今年十六岁。是妾室所生,不在家谱之中。二女儿与次子是双生子,名清池,也是十五岁。

周清靓笑道:“也不知道嫂子的酒量有多少,每次吃酒她都喊得最凶,却从不沾酒,就诓我们这些实在人呢。”

张氏和旁氏听得哈哈笑,周青媛看了一眼周清池,面带恬静的笑,但看在周清池眼里却十分添堵,她等了一眼妾生的姐姐。

姐妹二人坐得近,小动作别人并看不见。

周懿之侧头看着堂妹,道:“妹妹莫要笑话你嫂子,她还得哄林哥呢,喝多了再熏了你侄子。”

周清靓戏谑道:“大哥哥来不来就向着嫂子,父亲和叔叔都在,你们两口子也不害臊。”

张氏走到女儿身边点了她的脑门一下:“一桌子人就你能咋呼,吃也堵不住你的嘴。”说着和旁氏分别落了座。

旁氏笑的开怀:“六妹妹生性活泼,大伯母要堵住她的嘴,那我们还笑话谁去。”

张氏和清靓笑的更开怀,男子那一桌也跟着取笑,一家人好似十分热闹的样子,这时二伯母刘氏突然不耐烦的叫了一声丫鬟。

“把窗户再开大点,闷死了不说,这赏月赏月,连个月亮影子都看不见,还赏的什么月啊。”

她说话总是这么不合时宜,张氏作为大嫂也习惯了,其他小辈也没人敢说她,气氛就这么冷笑来。

周光祖立即让丫鬟去把窗口上的纱布拿开,过了今晚再上上去。

回过头来却也没心思再说玩笑:“吃饭吧。”齐了筷子去夹菜。

一家之主动了手,其他人便也没忌讳了。

周懿之是周家长子,离伯父坐的最近,他给伯父斟满一杯酒,小声道:“林家送来的信伯父可看了。”

周光祖微微点头,同样声音低沉:“说的是孝珏的亲事,说是要把孝珏接回来,许给了陈阁老的五公子。”

周懿之又给伯父夹了一筷子他最爱吃的豆腐:“说接人的人都去了两个月了,若不出差错,孝珏也该入京了,这林家匆匆的就要定亲,还是与阁老家,侄子想不出林家有什么好心,不知伯父作何打算。”

周光祖干了一盅酒,放下酒盅想了想:“清晗跟我说那五公子已经病入膏肓了。可不答应又能怎么样?再把孝珏送回到无锡去?留在京城就算是……”守寡二字他不忍说出口,缓了一口气道:“我们家也回来了,住得近多少能照应着,况且嫁的再不好也是阁老家,以我们家现在的情况,算是高攀了。”

说着自斟自饮了一杯,满满的烦闷。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