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加看管,据说由于不能外出婚配,海陵杨氏已经出现族内婚配的情况,前两年,曾有礼部的上书,说着不符合礼制,是****,建议朝廷放松管制,允许杨氏一门与外人通婚。
李璟认为,在如此严密的监控下,海陵杨家人根本不可能逃出来。那么就是说,曾经有漏网之鱼?当年烈祖代吴,做了很多功夫。唐末大乱,正是杨行密在江淮一带拨乱反正,尤其是从孙儒手下救出了不少百姓,并以军粮赈灾,因此杨吴朝廷的威望很高,杨行密在江淮的名声很好。
要取代这样的朝廷,烈祖以及徐温花了数十年,并在润州一带练兵,逐步掌控了杨吴朝廷军政大权,并消灭了不少敌对势力,这才夺取了杨吴朝廷的江山。
当年杨吴皇室应该都被杀死了啊,尤其是逃走的临川王杨濛,更是被周弘祚杀死,所以在李璟的印象中,杨氏一门都被关在了海陵。
李璟挥挥手,示意贾崇先回去,他要用心想一想。想了半响,还是没有结果,这时,高泽来报,说是司徒周宗进宫求见。
周宗前两年尚为宣州节度使,后来想要告老还乡,李璟不许,把他调回京师,任为司徒。李璟点头,让他进来。
周宗进来之后,施礼,道:“陛下,老臣求见,是有要事禀告。”
李璟点点头,示意他坐下再说,又让人送来了茶水。
周宗道:“陛下,今日老臣出城,听见一首歌谣,似乎意有所指。”
“可是‘李花落,杨花开,三月扬州分外明’这首?”李璟问道。
周宗略有些惊讶,道:“啊,原来陛下已经知晓。”
李璟点点头,道:“适才已经有人禀报于朕,只是朕想不明白,这个所谓的‘杨花’是何人?”
“必然是杨吴皇室后裔。”周宗说道。
“朕也如此认为,不过,杨吴皇室后裔都被关押在海陵,更没有掌握兵权之人,如何能颠覆朕的大唐社稷?”李璟摇摇头,表示不解。
周宗皱起眉头,道:“老臣也思虑万千,想了又想,只觉得有一个可能。”
“周爱卿,什么可能?”李璟急忙问道,事关社稷,他也变得极为敏感。
周宗道:“如今朝廷上下,虽说也有杨姓之人当官,但目前而言,风头最盛的,当属顺天节度使杨琏,老臣总是觉得,此人与前朝旧太子同名同姓,颇为蹊跷,此事不能不防哪。”
李璟一挑眉,道:“周爱卿,你这话的意思是,杨花指的便是杨琏?”
周宗摇摇头,道:“陛下,微臣并非这个意思,但这首歌谣十分可疑。”周宗没有把话说满,毕竟他知道,如果直指杨琏,必然会引起齐王的不满。
李璟抿抿嘴,对于周宗的这种态度有些不满,他刚才的话已经表示的很明显,但此刻又故意说不是如此,有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嫌疑。周宗说完事情之后,站起身来告辞。
李璟因为周宗的话陷入了沉思,难道说,这个人真的是杨琏?说起来,杨琏是从江湖人士起来,短短数年,就成为节度使,当然了,这些都是凭他本事挣来的,而且他也曾经与齐王李景遂、鄂王李景达等人试探过,证明这个杨琏并不是前朝的旧太子,而且杨琏说话,带着一口的秦腔,与江南一带的口音截然不同。
再说,杨琏无论身形还是相貌,都与前朝旧太子不同,尤其他脸上有一道刀疤,根本不可能是前朝旧太子嘛!
李璟踱步,思考了很久,内心否定了这个想法,可是,司徒周宗为什么第一时间就想起了这事?而且他过来,就是为了这事,令李璟心生疑惑。这一切太凑巧了,莫不是有人在背后推动不成?
想到这里,李璟又想起了两个字:党争。这些年,那些个烈祖旧臣,仗着立下功劳,分成了几派,为了各自的利益内斗不已,李璟前两年开始,痛下决心整顿,冯延巳冯延鲁乃至于陈觉等人,或被贬职或被流放,而在去年末,阁老宋齐丘告老还乡,与韩熙载、徐铉等人的争斗,总算告一段落了。可是,周宗来访,显然有人指使,难道是韩熙载徐铉?
李璟想着,眉头皱了起来。
歌谣流传的很快,短短数日内,金陵城内就有无数的小孩,一边唱着一边跳着,不少路过的大人居然也学会了。有些文化的,知道这首歌谣非比寻常,严令家人不得传唱。可是更多的百姓根本不懂,只觉得这首歌谣朗朗上口,利于传唱。
杨府,陈铁、朱琦、陈可言、潘承佑以及部分禁卫军的都头指挥使,在杨琏府上喝着酒,这几人中,虽然有武夫是大老粗,什么都不懂,但有陈可言这等出身于世家的子弟,有饱读诗书的潘承佑,自然不难看出歌谣是有心人所为。
“真是欺人太甚。”一个叫做王建封的都虞侯很是气愤,闷闷地喝了一口酒,表情郁闷,难以言表。
杨琏淡淡一笑,道:“王都虞侯,好好喝酒,为何这般暴怒?”
王建封叹息了一声,道:“这个朝廷,有功不赏,当真是令人伤心。”
杨琏笑了笑,知道王建封与其说是为自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