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伦乌斯教授试探着问:“你们两个也赞同白先生的决定?”
“当然赞同!”两人异口同声地表态。詹姆斯说:“不光我们俩个赞同,其他人也赞同,所有的探险队员都赞同”。
阿伦乌斯教授一愣,大脑一阵眩晕,他定了定神,我这不是做梦吧,这还是在地球上吗?我这是到了哪儿?这里是什么样的环境,什么样的风气,反而显得我不合时宜!
阿伦乌斯不解地问:“你们知不知道?你们这样做是惊世骇俗,是前所未有的标新立异,地球上几十亿人会怎样评价你们?也许你们出尽风头的同时,会引起极大的非议。”
詹姆斯和艾伯特对视一眼,破涕一笑,对阿伦乌斯所说不以为然。两人用眼神默契而迅速地交换一下意见,由詹姆斯回答阿伦乌斯的问题。
詹姆斯笑笑说:“如果拒绝一个奖项也算惊世骇俗的话,那我们勇探火星,把水星的钻石运回地球倾销,结束非洲大陆近千年的血钻历史,又该用什么词来形容呢?目前,我们就是什么都不作,全世界几十亿人照样每天对我们议论纷纷,对此,我们都已经习惯了。”
阿伦乌斯脸色一红,尴尬地笑一笑,他过分高估了诺贝尔奖的影响力,与白立文带领陀螺船队踏破苍穹,垄断钻石供应,改造非洲的大手笔相比,诺贝尔奖确实显得渺小,几乎不值一提。
阿伦乌斯很少像今天这样感到无助和无奈,平时无论他走到那里,都受到人们众星捧月般的追捧,伴随着诺贝尔奖的荣耀,给他带来极大的骄傲和自豪。可是在这里,大名鼎鼎的阿伦乌斯教授就像个乡巴佬,人们动辄谈论的是星球间的大事,地球已经不是人们眼中全部的世界,站在太阳系这个大视野,诺贝尔和平奖一下子渺小很多。
不过和平还是局限于地球上,战争的硝烟还时而在地球上某个小角落燃起,阿伦乌斯还是有话可谈的,他深入话题说:
“你们在火星的行动,直接促使联合国成立了火星联合行动小组,巨大的太空利益把各国牢牢地捆绑在了一起。可以预见到未来,地球人类将作为一个整体走向太空,有了共同利益,发生世界大战的可能行大大降低。对此你们真么看?”
艾伯特说:“阁下说的很对,联合国的火星联合行动小组,面对的不但只是一个火星,在这个框架内,以后面对水星、金星、木星、整个太阳系,以至于更遥远的外太阳系,毫无疑问,也将是联合起来统一行动。我们探险队上下对此也看得很清楚,也很乐意看到这个结果。”
“说得好”!阿伦乌斯兴奋地笑了起来,他认为找到了突破口,他不失时机地说:
“这么说来陀螺探险队确实促进了世界和平!这是铁的事实!你们谦虚是优点,可是为何就是不敢接受诺贝尔和平奖呢?”乌斯果然了得,他客客气气,不软不硬地质问两人。
看到阿伦乌斯倔强认真地样子,詹姆斯和艾伯特相视一笑,无奈地摇了摇头。
詹姆斯说:“促进世界和平和接受奖项是两回事。我们当时去火星的的初衷,是帮助各国维修探测器,后来国际上以此为锲机,自发形成团结的局面,本是我们意料之外的事,也是我们乐意看到的。
可是扪心自问,我们还是为了赚钱,确实并没有想着要为世界和平添砖加瓦。教授你也清楚,维修探测器不是无偿的,都收取了大笔的费用,这是正常的商业行为。我们探险队只是觉得自己宇宙间的航海家和商人,如果不是你们提醒,我们都想不到自己成为了‘和平卫士’。
因此为了我们良心的安宁,不光白先生会拒绝诺贝尔和平奖,我们也都理解和支持他,探险队员的心灵是想通的。”
阿伦乌斯荡漾满脸的笑容一下子消失了,一时间他想不出再说些啥。不等乌斯开口,艾伯特紧接着说:
“尊敬的阿伦乌斯,我来打个比方,不管是什么奖,和平奖也好,农民种地大奖也好,都是为了鼓励人的行为,让从事这个行业的人更有积极性。而人们外在的行为离不开人体内心世界的支配,也就是先有想法和动机,后又行动,有了行动才可能创造更大的业绩,甚至是创造奇迹。
好比有一群农夫,他们每年辛辛苦苦地种植着南瓜,个头最大的南瓜长了十二公斤,有一个牧羊人每天放羊,在野地里意外发现了一个二十公斤重的野生的大南瓜,喜滋滋地抱回了家。
到了南瓜种植大赛时,评委看到野生南瓜的块头大,就把奖状攽给了那个牧羊人,你说农夫们心里会作何感想?会不会心灰意冷?这样能促进当地南瓜种植积极性的提高吗?有利于提高农业产量吗?
同样道理,我们探险队好比是那个牧羊人,再大的成绩终归意义不大。和平奖应该属于那些世界和平辛勤耕作的农夫,属于全心全意、脚踏实地、兢兢业业为和平努力工作的人。
詹姆斯在一旁听得不住点头,心里暗自称赞,艾伯特真有两下子,看来网络小说没有白看。
阿伦乌斯一下子懵了,他从来没有听过这样奇怪的比喻,浅显直白甚至有点滑稽,却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