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一声长叹在寂静的室中响起,随之,一个身貌平凡的男子轻轻以手击案,带着赞叹道:“好字!好文!好眼光!”
桌案上卷轴中长篇所书,迥异于当前官方文字的隶书,都是一个个挥洒自如而又隐露锋芒的异体“俗书”,似真书(楷书)而恣意,似行书而雅正,真是铁画银钩,让他爱不释手。而整个卷轴中的策论,文采斐然,立意高远,更是他叹为观止。
少顷,他停了下来,若有所思地起身,走到墙边挂着的一副粗疏的地图,看着代表匈奴和鲜卑的边边角角在大汉边境上犬牙交错,连他并州之下北方四郡亦无分别,不由愤恨有之,无力有之,悲哀有之,最后,只余一声长叹而已。
收拾了心情,他重又回到案边坐下,再啧啧赞叹地看了一遍,然后擦擦手,小心地卷起卷轴,直到卷到末尾,几个鲜红的印鉴显露出来——一个不规则椭圆形,大篆阳文,乃是“吕氏子羽涂鸦”,一个方正的“元山敬藏”,一个大大的“建阳大观”,三个印见次排开,颇见分量,或许,以后还能有无数个收藏鉴赏钤印吧……
“元山先生,亏得你心思灵巧,某才能得到这一罕见重宝,现在消息传开,恐怕无数人对我又羡又恨了吧?哈哈!”
这个男子卷好卷轴,便拿过一旁的锦绣所制的包囊,妥当地放进去,收好束口,再放进一个木匣,才舒了口气。
“嘿,也是使君洪福,加之这位大人大方吧,迄今为止,这可是流传于外的第一副作品啊,价值无量啊!”还未等“元山先生”接话,旁边一个清癯的中年男子便笑着答话了。
“长史大人说的不错,这可也是巧合,合当使君有此收获啊!”这元山先生手捋长须,笑着说道。
元山先生?使君?却原来,这是并州刺史府内,开头赞赏的平凡男子,却是并州刺史,兼领骑都尉(武猛都尉)的丁原丁建阳是也。
旁边接口第一人,却是并州刺史府长史,为刺史佐吏之首,出行陪同刺史巡查,因其地位甚高,别有专车而坐,故又称之为“别驾”。
第二个,却是我们早已熟悉的王圭王元山,王主簿了。主簿之位,其实类同于明清的师爷,早前不入大汉编制,只是刺史自掏腰包奉养的心腹而已,后来却也像后世的临时工事业编什么的,外人也分不清,后来索性就被大汉政府所承认了。
剩下一个未开口,凛然有军人之风的,想也知道,该是刺史正式佐吏之一,列名长史之下,专管武事的司马了。
“其实在某看来,这位大人恐怕也是项庄舞剑志在沛公,欲借大人之口以扬其名吧!”这司马也开口了。
几人相视一笑,未再出言。或许吕飞有这想法,不过丁原借此书策也可自扬其名,彼此互利——遍天下大汉何处不是如此?说出来也就没啥意思了。
“使君,美稷匈奴王庭已经连发第五道急信了,鲜卑威逼愈急,甚有出兵相逼之状,我等如何回复之?”王主簿掌管机要,此时便转了话题。
“啧,”丁原脸色一沉,便是头疼得扶额。
本来在他看来,匈奴这等驯不熟的狼,最好和鲜卑拼个一干二净最好!和自己说个鸟啊!说了自己就要出兵不成?鸟!
可是终归他也知道,若是匈奴不堪鲜卑侵攻,这些王八蛋可也不会死心眼地和鲜卑拼光,照他们的德性,那如惊弓之鸟一样往后大批大批地奔逃,是很正常的事情!到时全局糜烂,板子可就打到自己屁股上了!结果会怎样?如前使匈奴中郎将张修一样下狱死吗?
“鲜卑年年侵攻劫掠,很新鲜吗?!他匈奴急个甚么!”丁原没好气地说。
“据探子回报,据说北方鲜卑腹地,窜起好几股马贼,凶狠残暴,诸多小部落都已被灭,牛羊丁口全部消失。
而据逃出的鲜卑人所透露,正就是匈奴所遣,一报数月前强索冒顿遗宝之羞,二来是劫削鲜卑为己用,说是匈奴重新崛起的时候到了!
故而鲜卑西部三大人都已狂怒,疾言厉色对匈奴说,若不十倍赔偿,那么今秋就是彻底刀兵相见之时!所以匈奴王庭,此刻已经方寸大乱了!”
王主簿娓娓而谈,将整理过的情报细细说来。
“哈哈!活该!”丁原大笑,心中一阵舒畅。
北方四郡广大土地,说是大汉的,其实一大半已经不是了,匈奴那就不说了,内附的必须给个地儿安置,北方四郡就是主要安置地。
可这些本来当做看门狗的,是不是就要发狂犬病,跑到郡县下面去劫掠一番,或者明目张胆地叛乱。这且不说,若是能防好贼那也罢了,可是这不成器的狗奴才,碰到鲜卑大军就后撤,久而久之,被鲜卑狗子占了好大部分。
内地那些大老爷们,挂着的地图上堂而皇之地将边界线往北推了好远,不知那里早已成了鲜卑狗子的跑马场了!或者其实他们也知道,就是为了天朝的面子,明里死不承认罢了。到头来还是落在头上的自己倒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