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医临宋时> 第一百零七章 状元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零七章 状元(1 / 2)

苏文成整理了一下衣襟,走入集英殿。

官家一般就在集英殿召见所有的‘天子门生’。

这还是苏文成第一次面圣,他恭恭敬敬地向着官家行礼,抬起头来,看了皇帝一眼,心下不由有些惊讶,官家近看实在是很年轻,也并不像上次在大殿的龙椅上坐着的时候,那般威严,反而像是个普普通通的邻家大男孩儿,到比他这阵子常见的那些恃才傲物的士子们还少了一股子气势。

苏文成很好奇,他却不知道,赵祯一样惊讶,他见苏文成并不像其他考生那样,见到官家连头都不敢抬,就那般不卑不亢地立在桌案前,甚至还有点儿走神,不由轻声笑了起来:“你就是苏文成?泰州那个苏文成?”

“学生苏武,字文成,的确是泰州人士。”苏文成一愣,老老实实地应道。

赵祯笑了笑,伸手摊开桌案上的折子,细细地抚摸了一下,轻声道:“听说如皋县的百姓家家户户都给你和范仲淹立了生祠?”

苏文成愣了愣,一时哑然,半晌才道:“是圣上仁慈,心念百姓,才下令修筑海堰,海堰能成,乃范公力促,学生只是略尽绵力而已,实在不敢居功。”

他言辞恳切,到并不只是场面话,当年修筑海堰的时候,他实在没有想太多,甚至也并不只是因为自家女儿的督促,仅仅是他看到了百姓年年受苦,也看到了这海堰修成之后的好处,再加上职责所在罢了。

“我还听说,你苏文成精通农事,别人避之唯恐不及的荡田,到了你的手里,不过半年,就变成了沃土肥田。实在了不起!”

赵祯并不是那等‘何不食肉糜?’的糊涂皇帝,虽然对于农事他也只是纸上谈兵,并没有亲自动手试验过,可一般的常识还是有的,就去年如皋县报上来的,苏家那些田地的产量,居然足足有八百斤,不说是荡田,就是良田,也绝对不可能达到,再好的田,加上风调雨顺,能有个三百多斤,就是丰收。

当初赵祯刚收到折子的时候,几乎以为下面是虚报,最后派去了三位钦差大臣,还是精通农事的钦差,亲自去查看,回来之后所报的数目并无大的差别,他才相信,当时真是欣喜若狂,当场就下令如皋县总结经验,详细报来。

他早就想要找苏文成相询,只是当时正好赶上苏文成准备科举考试,赵祯毕竟是个比较温和的皇帝,虽然急不可耐,却不肯影响苏文成的考试,竟然强忍着没提,一直到他秋试完了,殿试也完了,这才忍不住把他叫到跟前。

苏文成脸上一红,实际上,他也是才知道家里的良田丰产,这些事儿都是他女儿管理,他为了科举,真正两耳不闻窗外事许久。

“学生惭愧,学生虽然不敢说完全不懂农事,但论起这方面来,绝对比不上积年老农,是学生的女儿,自幼便好看杂书,学生早年家贫,都是女儿操持家务,下地种田,学生家的荡田治理,全是女儿在操办。”

赵祯顿时惊讶:“原来竟是令千金的功劳?”

年轻的小皇帝心下不免觉得不可思议,“我似乎听皇姑提起过,令爱生得冰雪聪明,是个琴棋书画皆通的才女,尤其是写得一手好字,连我自认为才高八斗的皇姑也不得不真心佩服,没想到,令千金居然还精通农事,当真是人不可貌相。”

“不止如此,令千金一介女流,竟然心想百姓,愿意收购荡田,来给百姓们置换良田好地,心思纯良,难得,真是难得!”

苏文成被说的越发脸红,连耳朵根儿都红了起来,忍不住道:“这些荡田乃是当年贱价购来,如今却价值倍增……这,这该是学生赚了。”

赵祯闻言愕然半晌,终于忍不住大笑:“你还真是老实,比我想象中的更加老实,赚了才好,我到希望更多人能像你这样赚钱,赚的越多,朝廷越高兴。”

良久,他才止住笑声,但眼睛里始终染了笑意,“听闻你曾经嘱咐家中的农户,把种田的经验方法,还有治理荡田的方式,尽管教给周围的百姓,一点儿都不肯藏私,只这一项,你便功在社稷,说说吧,要朕怎么赏赐于你?”

苏文成吓了一跳,大为惶然,连忙道:“学生从未想过要赏赐,在农事上,学生什么都不懂,但也知道,百姓艰难,敝帚自珍,绝不可取,若是这些很简单的农技,能对父老乡亲,有一星半点儿的帮助,学生便心满意足了。”

君臣两个说了好一阵子话,苏家的一儿一女估计都要等得着急了,赵祯才放了苏文成出去。

…………

前日只是确定名次,官家召见前十名的考生,到了第二日,才真正对外宣布考生的名次,也就是传胪唱名。

苏桐是陪着苏文成一起去东华门外,她目送了自家父亲走过去和一群等待的激动万分的士子们站在一块儿,自己在东华门外一处酒楼里寻了个稍微安静一点儿的雅座,坐好,金殿唱名估计还要等一会儿,她便自顾自地叫了几样点心,随意吃着。

昨天一晚上,被自家那个表面一本正经,实际上很是闷骚的父亲,拉着说了大半宿的各种各样的杂事,有他对自己科举名次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