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妻居一品> 万里中原烽火北 第241章 桃源村生活(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万里中原烽火北 第241章 桃源村生活(一)(3 / 4)

即是——一对夫妇只允许生两个孩子,谁多生就依村规进行处罚,严重超生的,永远逐出村子,不得再回到这里居住。

“可是,这样的话,如果男孩儿比女孩儿多,或者是女孩儿比男孩子多又怎么办?”燕皎然记得,男女不平衡的话,人口问题就永远无法得到解决啊。难不成,这儿还可以允许一夫多妻或者是一妻多夫的制度?

记得当时听了燕皎然的疑惑,六婶——现任村长的妻子就笑得前俯后仰的,然后才给燕皎然解释。

这也是桃源村的一个神奇之处。

······

桃源村有一种叫做“花草”的草药,只长在村口的两棵榕树下面,而这两颗榕树分别为一公一母。于是,神奇的就在这里——如果吃了公榕树下的“花草”,那么就会生下男孩儿;同理,如果吃了母榕树下的“花草”,那么就会生下女孩儿。

因此,这村子里的人家基本上都是一儿一女,也正是因为如此,这桃源村存在的时间上百年,但从时间的长河上来看,桃源村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却几近为零。

据说,当初桃源村的祖先为躲避战乱,在六百多年前从如今的淮州逃难迁徙而来,他们溯江而上,最后找寻到这块风水宝地定居下来。因为当初逃难的人领头人是陶公望,所以桃源村的名字也由此而来。

他们在这里开田辟地,过着自给自足而又富足的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不知从什么时候,桃源村人从最初的几户人家,很快发展到了一百多户。人口的急剧增长,四周的山林也被全部开垦,原本和睦的大家庭开始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矛盾和争斗。

大家都是逃难来的,心里都想着过这和平安宁的生活,因此,桃源村的祖先们不得不为寻找到一个方法解决这种矛盾,拔除这类似的隐患,不然长此以往,后面的子孙将不会有田地耕种。

身为领头人,陶公望自然比普通村人考虑的更多,这次也是他先相处了切实可行的办法——那就是控制人口的增长。于是他便连夜召集村民进行商议,最后大家熬夜讨论了之后,终于订立了一条村规:这儿的人只允许一夫一妻,而且一对夫妇只允许生两个孩子,谁多生就依村规进行处罚,严重超生的,永远逐出村子,不得再回到这里居住。

听了六婶的介绍,燕皎然都惊呆了,她觉得就像是在听一个带点儿奇幻色彩的故事一样!

似乎是看出了燕皎然的怀疑,六婶又说,在桃源村,只有正月初五和初六的日子才能说媒定亲,而婚礼则只能在农历二月十六日或十二月二十六日才能举行,其他日子都不允许成亲。

用桃源村这里的土话来说就是——“一棵树上一窝雀,多一窝就挨饿”、“崽多了无田种,娶不了媳妇;女多了无银两,嫁不出姑娘”、“人会生崽,地不会生崽”……

正是因为这样的策略,使得当初在桃源村定居的时候,桃源村有一百六十户人家,人口总数为七百二十个人。到了现在,桃源村一共有一百五十五户人家,而人口总数则有七百五十个人——几百年来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

最让燕皎然惊奇的是,这桃源村完全不想是外面说的那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桃源村里的青年男女之间更像是那种现代社会的自由恋爱,而且一般要到十八九岁才开始谈恋爱,姑娘们必须得二十二岁以后才能成亲——因为在桃源村的观点里,成亲晚就老得晚,早要孩子就意味着会早当老人,寿命也就短了。

正是这样的观念,桃源村里的青年男女几乎都不愿意过早的结婚,而女孩子二十多岁才开始生孩子,更加的健康——而这些,都是那位叫做陶公望的祖先提出了来的。

不仅如此,成亲不容易,如果要休妻或者和离的话更困难!无论是男是女,只要提出了要分开过,那么就必须向村子里上交三百斤稻谷,两百斤蔬菜,一百斤肉和五十斤白酒——对于桃源村的人来说,是十分压力的处罚了。

因此,当他们偶然遇到了落难的燕皎然和晋王,又看到燕皎然死死拉着晋王和一双儿女不放手的情况后,他们便觉得他们一家四口和桃源村有缘,便将他们救起悉心照料着了。

听了他们的解释,燕皎然心中的大石终于放下,而等到墩仔和淼淼都醒过来之后,燕皎然就开始全心全意地照顾晋王。

因为听了六婶他们说他们桃源村的位置基本上没有人找得到,她和晋王还是近三百年来的唯一一例,所以燕皎然也打消了去联络外界的打算,只是想着等晋王好了,就离开。

但是,上天似乎就是要让他们经历更多磨难似的,半个月之后,晋王终于醒了过来,但是他睁开眼看到燕皎然的第一话居然是——“漂亮姐姐,你是谁呀?”

燕皎然只觉得一道惊雷劈中了自己!

又是一番兵荒马乱,鸡飞狗跳之后,由桃源村传承几百年的大夫断定——之前晋王就身受重伤,而且还中过毒,后来又各种打斗和医治不及时等等,所以……他的记忆就停留在六岁左右的时候了!

而那个时候的晋王,还只是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