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说到192年董卓被王允设计杀死,后王允又跳城楼而亡,一连长安大乱。周睿一早便派刘三刀出去打探,而周睿和蔡琰在大司农府等待消息。等了好多天,只见刘三刀气喘吁吁回到府邸,对周睿施礼道:“先生,打探到了,蔡大人已经……。”蔡琰大概已经猜到,但是始终不敢相信,含泪道:“你到是说话啊!已经怎么了?”刘三刀道:“已经去了。”蔡琰听到这个消息马上就晕了过去。周睿连忙扶住蔡琰,然后道:“三刀速备车马,今夜就走,再安排几个身手好的将蔡大人安葬了。”三刀道了声诺便出去了。不一会儿刘三刀对周睿道:“先生,已经准备妥当,马车已经在门外。”周睿道:“好,不要惊动任何人,有人问起便说出门办事。”这时蔡琰还没有醒,周睿把蔡琰抱进马车,自己就带了些金银细软,便让刘三刀驾车往城外去了。
?
刚到城门,守门校尉拦住道:“车上何人?速速出来例行检查。”周睿出了马车给了校尉一块金子道:“我家夫人突发疾病,听说城外有个张大夫医术超群,特赶出城外,望将军通融。”那校尉看了看手里的金子,心想自己的俸禄才五十旦,这金子自己还从来没拥有过。只见校尉招手道:“放行。”出了城门,周睿便道:“三刀且慢些,文姬伤心过度还没醒,让她多睡会儿,等她醒来再告诉她,蔡大人以入土为安,想必她会好些。”其实蔡琰早在出城时周睿说是他夫人时便醒了,只是配合装病便继续装没醒。又听到周睿事事为自己着想,自己现在还躺在他的怀里,自己还如何嫁人,又想到自己父亲早以把自己托付周睿,原本害羞羞又想到父亲,不想悲伤之情又涌上心头,便干脆睡去。
?
当蔡琰醒来的时候自己躺在床上,透过窗户看着外面已经天亮了,而周睿却趴在床边睡着了。蔡琰看着周睿熟睡的样子,想起往日种种,现在看着那张虽然不够英俊,还显得身体单薄的男子,顿时安生情愫,不觉看得呆了。周睿突然醒来,看着蔡琰看着自己,便道:“醒了,怎么不多睡会儿。”蔡琰何时与男子这般亲近过,羞涩道:“这是到了哪里。”周睿道:“这是河内郡,故京兆尹司马防的府邸。”原来周睿准备回颍川,赶了一天一夜实在太累,天色又太晚,路过司马防的府邸,便借住一夜。那司马防听说是周睿和蔡琰,连忙安排,又听说蔡邕以死叹道:蔡大人天下名士,不想如此下场。
?
见蔡琰醒来后,周睿带蔡琰前去辞行。司马防听周睿要走惋惜道:“不想周子却是匆忙,本有一事相求,如今…罢了。”周睿本觉打扰,今听对方有事相求,不忍推辞道:“不知是何事?睿如能办到,定当从命。”司马防道:“周子之名播于宇内,水镜先生言:得麒麟者得天下。防之次子名司马懿,防欲将之拜周子为师,不知周子是否肯收。”
?
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达,汉族,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四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显著的功绩是两次率大军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和远征平定辽东。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73岁去世,辞郡公和殊礼,葬于首阳山。溢号宣文;其次子司马昭封晋王后,追封司马懿为宣王;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
?
周睿一听心想那司马懿可是日后推翻曹魏的人,心性坚韧,善于韬晦,自己如何能收。便道:“睿,才识浅薄,恐误了公子。”司马防心想,周睿仁者之名天下皆知,如此年纪以为周子,前途不可限量,更得太平要术,错过了岂不可惜。便道:“看来我儿无缘啊,也罢。”
?
说道这里门外走来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生的甚是可爱。那少年道:“父亲,我在门外已经全听到了。我虽年幼却时常听别人谈论周子乃至孝之人,当年为父母守孝五年不曾懈怠。我时刻以周子为楷模,今父亲欲让儿拜周子为师,儿是办不到了,却是大不孝,儿只有将性命还于父亲,愿父亲保重身体,儿去了。”说着便欲撞墙。蔡琰不知是计,哪见过如此刚烈的孩子。便道:“且慢。”蔡琰看了看周睿。周睿明白蔡琰被骗了,但是看司马懿如此年纪便有这般韬略,也动了心思。良久道:“罢了,既然如此,吾便收了你这弟子。”
?
司马懿行了拜师礼。随后周睿便住了下来,每日除了教司马懿兵法韬略,便是陪蔡琰下棋作诗,渐渐的二人感情越来越好,但是都没有说明。都说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转眼周睿便在司马防府邸待了一年,到了193年,周睿已经来了4年了。
?
且说曹操在兖州,招贤纳士。有叔侄二人来投曹操。乃颍川人,姓荀名彧,字文若,荀绲之子,旧事袁绍,今弃袁绍而投曹操。曹操大喜道:“此吾之子房也。”遂以为行军司马。其侄荀攸,字公达,海内名士,曾拜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