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仅是李宏文,华国看到橡胶这个利润点的商人不在少数,因为海南被广东财团霸占,他们不得不向更远的南洋地区寻找橡胶产地。最终取代欧洲成为世界霸主;德国和日本两个倒霉催的国家没打过其他流氓,但最后通过经济方式占领世界。
所以说压在吕梁肩膀上的担子更重了,现阶段没有能力出兵东南亚,给那些受了委屈的商人们报仇。就只能从内部想办法。
吕梁把目光投向了大管家吕一,两人配合默契,吕一知道吕梁的意思。作为吕梁手下第一个基因人,吕一自始至终都在负责最重要的部门,实际上从事的是国家总理的职务。但抛头露面的是李经羲。没办法,民国强人现在还在成长中,不能拔苗助长,所以吕梁现在着重培养宋教仁,希望他能尽快成熟起来。
“根据统计数据,国民经济发展中,原材料已经成为我们的软肋。内部渠道供应的铁矿石等金属资源占了大头,相对的其他原材料占得比重就会降低。”吕一也没看文件,张嘴就来,只有吕梁知道他是什么意思。
钢铁基地到现在基本成为一个原材料供应基地。自从“泰山号”战列舰下水后,钢铁基地提供的重型机械、工业制成品等所占比重不超过百分之二,其余全部是工业原材料和基因人,其中基因人占到百分之五左右。之前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橡胶大部分是钢铁基地提供的合成橡胶。
尴尬的是,钢铁基地即使完全提供原材料,也不能满足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从长江沿岸到东南沿海,从成都平原到粤汉铁路两侧、再到长江三角洲,工业高速列车需要无限的原材料作为前进动力,单凭一个钢铁基地根本无法满足需要。
在二十世纪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末。合成橡胶工业普及之前,它都是一种战略资源。一战末期德国少量合成工业橡胶,然后这个技术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成熟,并被主要工业国应用。但此后对天然橡胶的需求并没有减少。在许多领域,天然橡胶具有工业橡胶不具备的优良特性。
沉思一会,吕梁对梅德龙说道:“我现在还不能让军队进入东南亚,国家与英法交恶,外交途径也没有多大作用,英国与荷兰根本就穿一条裤子。但是。这种情况在一年后就会改变,具体计划我不能告诉你。”
“现在看来,解决工业原材料不足的问题必须立刻解决。对于橡胶来说,天然橡胶产量少,生长周期长,那我们就开展合成橡胶工业。你可以通过中华商会发布这条消息,我们已经掌握大规模生产合成橡胶的技术,愿意在这方面进行投资的,可以通过工业部进行协商。这边提供工业设备、技术指导,你们拿出资金、人力和土地。”
再往远一点考虑,工业产生需要的棉花、羊毛、石油、金属矿产等必须从现实角度进行开发,南方境内工业原材料稀缺,部分金属矿产开采难度大,交通不便。北方就好得多,有大片的土地可以进行种植或开采,新疆、蒙古、东北,都是令人垂涎的资源产地。国家统一必须要加快了,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需要。
对于北方,吕梁又一整套的完善计划,相对于暴力式的平推,这个计划显得平和得多。华国相对于北方具有压倒性的优势,只要3-4个军的兵力就可以击败北洋军事力量,但这样的过程太粗暴。
战争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人员死伤,北洋八镇(加上第二十、二十一镇)被袁世凯精心调教,耗尽心血对其进行武装、训练,培养出大量优秀军官和士兵,他们都是国家实力的一部分,白白浪费在统一战争中得不偿失。
另外战争对平民、对经济造成的破坏同样不小,内战,是军人最不希望经历的战争。
“调查局在天津的布局怎么样了?”
“已经进行了一个月的时间,几个公司都已经成立,人员到位,宣传也已经开始,就等他们上钩!”
终于开始了,九州战斗基本结束,田川围歼战让九州的游击队损失惨重,可以预计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九州都会平静一些,这样也不用把全部心思都放在那边,对于后勤的压力也会减轻。四方会谈时间地点已定,旧金山,当地时间12月1日。到会谈还有几个月的时间,足够做很多事情了!
第一步,就是金融战争,执行人,调查局三号特工,基因人吕智,化名贾森-奥马尔,国籍英国,天津橡胶公司董事长。
犹如当初半殖民地状态下的上海,天津此时也呈现一种变态的繁荣。大量工业企业、洋行、买办商行从上海转移到天津后,这里就成为了列强瓜分华夏北方的主要港口和金融中心。失去了富庶的长江中下游,列强,尤其是英法疯狂掠夺北方的资源和财富,因为即使普通人都知道,华国统一华夏只是个时间问题,留给满清和列强的时间不多了。
列强通过特权、贷款和各家洋行、外国银行掠夺北方的财富,而各大洋行、银行中,英国德百洋行和华盛银行并不起眼,这两家公司成立于194年,总部设在伦敦,主要经营的,就是在华夏北方的业务。
虽然名声不响,但这两家企业资本雄厚,其中德百洋行主要收购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