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邃静谧的山林中,坐落着一座隐蔽而简陋的道观。
此时观前,正有一名身着青色浅墨道袍的老道士卓然而立,左手捧着一卷墨色竹简,右手五指微屈、捏点,似是在掐算着些什么。
“师祖,晚膳已备好。”一道冰冷,不带任何情绪的声音,倏忽从身后传来。
“嗯...你先行食用,不必等我。”老道士回应道。
望着手中的墨色竹简,老道士停止了右手的掐算。缓缓从腰间拿出了一支中等大小的青色毛笔,沾点了一下舌头后,轻轻在上面抹去了某些东西。
“饿了的话,先吃不就好了吗?”老道士感受到身后仍未离去的徒孙。
“弟子不敢。”
听得此话,老道士摇了摇头。弟子如此,就连徒孙也是如此!
老道士似是生怒,又似是惋惜地叹了口气。转过身子,望着恭敬地杵在一旁的少女,轻声道:“走罢。”
皎洁的月光挥洒在这一前一后的二人身上,青色浅墨的道袍背面,一个阴阳鱼太极图纹格外醒目。
可若细细观察,便会发觉,这阴阳鱼的方向竟是逆向互纠!脱离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观念,以万物背阳向阴而生!
“丹菡,山上...可待腻了?”老道士突然在道观的门槛前停了下来,柔声道。
“腻?”丹菡疑惑地侧着头,似是思索着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老道士继续说道:“过不了多时,师祖会再收一个弟子。介时,你便随他下山吧。”
“师...叔...吗?”丹菡原本微低着的头抬了起来,身后微弱的月光依稀照射到了她的侧脸上,乍眼看去竟娇美俏丽得令人无法移目。
“嗯,一个与你年纪相仿,有些特别的...剑痴...”老道士喃喃道,未曾转过身子,说完以后便跨过门槛,走进了道观之中。
……
“她可以留下,但你,请尽快离开。”古墓中某一个石室内,响起了一道冰冷的声音。
“龙姑娘,你是古墓的主人。你留下李莫愁,老妪不敢有半分怨言。可外面情势严峻,你是知道的,你怎能忍心让这个十五六岁的孩子独自去送死?”孙婆婆心痛道。
“古墓门规,不留男人。让他进来多活一阵子,也算是……”
“古墓门规,对叛离师门的弟子赶尽杀绝!可龙姑娘你为何还要救她?”孙婆婆打断了她的话,狠狠道。
小龙女显然是没有料到,这平日一直以来都是和蔼无言的孙婆婆竟会反驳她。
不动声色地转过身子后,却也想不出任何的辩驳方法。本就理亏的她恢复了沉默冰冷的态度。
而杵在一旁的韩誉倒是安心下来了,但并不是因为得到庇佑之地,而是因为李莫愁与孙婆婆的性命终于是得到了保障。
虽说将李莫愁背进古墓之时,她已经陷入了昏迷。但瞧得小龙女第一时间喂她服下玉蜂浆,将之置于寒玉床运功疗伤时,一切都了然于心了。
原本一开始说李莫愁是自己的妻子,还想利用古墓某个“只要有男人不曾知晓这个门规的情况下,肯为她去死,便可下山”的门规来取些同情之类的。
可如此看来便是多此一举了。
与原著相比,眼前这个小龙女似乎对情感更为执着。但时而冷淡,时而让人心安,却是比原著中的小龙女更加的,令人捉摸不透。
至于孙婆婆,小龙女在李莫愁身上搜出了数瓶丹药以后,再由韩誉逐一辨认选定。服下以后,毒素也应解七成以上了,只是需要些时间调息罢了。
“既然如此,那我但走无妨。”韩誉突如其来的言语使得孙婆婆惊讶起来,而小龙女也有些难以置信地转回了身子。
“孩子,你尽管放心!只要婆婆还在这,就一定不会让你受到半点委屈的!”孙婆婆以为他年少气盛,在乎颜面,对于小龙女的逐客令不愿回绝。
对于孙婆婆的关切,韩誉是由衷于心底感激的。但对于利用她的善良一事,虽然是救了她的性命,可仍旧或多或少有些愧疚。
“婆婆,其实这古墓还有另一个出口的。”韩誉摇了摇头,甩掉了刚才的思绪后,轻声道。
原路返回的话,的确有很大的几率会遇上先前的二十多人。
但最主要的原因是,这古墓中有一本武学,曾在江湖中掀起一片血雨的《九阴真经》!
原著中王重阳好胜而不弱于任何一人,林朝英死后,他曾进古墓一次!但见其《玉.女心经》破尽全真武学,却认为她只是破尽极其粗浅的武功罢了,真正高深上乘武学林朝英的《玉.女心经》是无法比拟的。
于是好胜之心驱使王重阳将《九阴真经》刻于一座灵柩下的石室之内,留与后人,一观便知!
王重阳遗刻的《九阴真经》只有微量的选篇,与总纲相比可谓冰山一角,微可不计。
但能让江湖高手争夺不休的《九阴真经》,即使只是这细如毫毛的武学,也必定足以令人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