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科幻灵异>抗日先锋野战排> 第36章 民国风物之北平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6章 民国风物之北平叁(1 / 2)

几人大致品尝了一下这个时代的二荤铺子菜,又接着赶路,终于在下午快四点的时候,走到了阜成门里西三条胡同附近。阜成门位于北平内城西垣南侧,城门名取自“六卿分职各率其属,以倡九牧,阜成兆民”之典。阜成门是通往京西的门户,自明清起北平所需煤炭便皆经此运入。

作为人口过百万的大都市,除了粮食,需求量最大的生活资料就是燃料,西山的煤矿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明万历时的大学士吕珅说:“今京师贫民,不减百万。九门一闭,则煤米不通。一日无煤米,则烟火即绝。”清代历史学家赵翼指出,自辽金以来,北平之所以能成为帝国首都,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西山的煤炭。西山的煤矿不仅储量大,而且质量很高,北平有句老话,叫做“烧不尽的西山煤”,可见一斑。在阜成门城楼门洞内北侧墙上镶砌一块镌刻梅花的石条,以“梅”、“煤”谐音,有“阜成梅花”之称,珉国亦沿用。

这个时期的煤大部分用骆驼来运输。骆驼性格温顺,善于负重,最多的一次可驮七八百斤,一般的也可驮四五百斤,其运输效率是牛马驴骡等中型畜力远远比不上的。一冬春,每头骆驼平均可驮运煤或灰石建材五六十吨,给客户送去温暖,也给主家带来不小的财源。

当四人隐约听到驼铃声时,王小莹便很是雀跃的指向一处胡同口,兴高采烈的对四人说道:“我家前头就是呢!”说完就要掏钱预备结算车资,只是她的俏手才将将掏出钱包,就被一支大手给紧紧抓住了,她抬头一看,原来是周祺这货,不禁俏脸微微一红。

周祺的脸也是微红的,却不是因为抓住了女生的小手,纯粹是因为不好意思,只见这货说:“小莹,刚才吃饭的时候不就说好了么?车钱我们来付,饭钱等会找开了也一起还给你。”

原来之前周祺、江明等人吃完饭掏出一块银元结账,结果发现那家小店居然找不开。这并不稀奇,虽然一块银元也并不是多么大的面额,但是那小店本就是小本经营,找开他的这块银元,柜台里面的铜钱就剩下不多了,这小本生意就不好周转,因此才委婉的说找不开。王小莹见这种情况,也就先付了。周祺当时这个脸都觉得没地方搁,所以这时无论如何也不能再发生这种情况。他周祺虽然爱财,可也没有吃软饭的爱好。

周祺对那两位拉洋车的小兄弟说道:“两位小朋友稍等下啊,我们去买点东西,马上就把钱付给你们,你们先在这儿歇一歇。”然后他就拉着江明、孙智勇和钱明来到一处衣店。他刚才在北平城内步行了快一小时,嘴里和王小莹聊着天,眼睛也没闲着,把城内大致打量了一下。这个时代北平的生活在中国而言还算是丰富多彩的,门店多,商品丰富,但要说想找开一块银元,就得置个大件,而大件中用得上的还带得走的,这个时代也就是衣物了。周祺路上早想好了,这迷彩服在城内还是扎眼了点,虽然他刚在路也看到不少穿长衫袍子蹬皮鞋的,穿西装却戴个瓜皮帽的,也没多少人对他们身上这行头多看两眼,周祺自己还是觉得格格不入,也还是觉得还是换换的好,。

阜成门附近的大小煤市极多,人口往来较为繁密,因此也有做一些做其它生意的门店罗列于大街两旁。当然了,开在煤市边上的衣店,想想也能知道大约有些什么款式。中山装?对不住您呐,没有。西装?对不起您呐,这个咱们小店还真没有。风衣?您瞅瞅这件中不中?店小二从墙上面挂着的衣服堆里叉下来一件。您说什么?这不是风衣?那咱们小店的风衣除了这款就没别的了。

挑来挑去,他们最后只好一人挑了一件长衫袄套上,就这个觉得还能凑合。几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哈哈大笑。因为要叨扰到王小莹的家人,必要的礼数还是不能缺的,几人又买了些小礼品,这才与王小莹会合。付过拉洋车的脚力钱,周祺又与王小莹推让一番,这才将饭钱还给了王小莹。这期间,周祺这货又没少占便宜。

王小莹一人家租住在一个小小四合院里,看得出应该是一个较大的四合院隔成的,虽然小但胜在清静。几人刚刚跨进门来,一名约十来岁的小男孩冲了过来,叫道:“姐!”王小莹亲昵的摸了摸他的头,问道:“又调皮没去上课?”那小男孩回答道:“今天星期天呢,学校放假!”王小莹在家里望了望,问道:“爸妈在家吗?”那小男孩答道:“都不在,爸爸还没下工,妈妈中午得信儿说你今儿个可能要回家,买菜去了。姐,我饿了。”说完,这小子直盯着周祺等人手里提着的大小礼包。这个时代的人却并不如后世的娇生惯养,王小莹也知道她这个弟弟的性子,大半可能也并不是真的饿了,就是馋的,于是轻轻拍了拍他的头,嗔道:“别闹,在外人面前要有礼貌,一会儿妈妈回来就开饭了。这几位都是姐姐的同学,你帮姐姐招待一下。”

眼见日头偏西,王小莹当然也没忘记四人心急火燎的赶来这里是什么目的,转头对周祺等人说道:“你们等会儿,我去那家卖房子的问问,看她家房子现在卖出去没有。”说罢匆匆的出了门去寻卖家。其实王小莹也并不认识那家房主,她只是初略记得那家待卖的房子的方位,于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