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辩回到甘泉宫后,不再像在别人面前一样绷着个脸,说起来,刘辩还是个孩子,而他的这个岁数,正应该是释放他最大天性的时候,无奈被他的大将军舅舅何进和母后何太后扶上皇位。
其实他心里比谁都清楚,这皇位就是火炉,谁坐在上面,谁就坐立不宁。更遑论这煌煌大汉交到他的手里已经是日薄西山,苟延残喘,就算这皇帝有再大的能力,也是斗不过那些在朝堂上耀武扬威的臣子。
至于各地拥兵自重的刺史和州牧,更是指望不上,偶尔有一两个忠心汉室的臣子,最终还是被门阀大族们给赶出了洛阳。
在皇甫嵩被袁绍抬举当兖州刺史的时候,刘辩多么想就那样站起来,指着袁绍的鼻子问他,他有何德何能忝居太尉之职,更有什么能耐竟然敢在朝廷上耀武扬威。可是他不行,也不能,因为朝堂之上除了一个忠心于他的曹操能够与袁绍抗衡之外,别无他人。
但是,当他听到戏志才之后,他才想到了或许可以教他复兴汉室的人,而那个人自然就是颍川郭嘉。
说来也巧,这刘辩知道有郭嘉这么个人还是因为曹操。戏志才在之前一直向曹操举荐郭嘉,但是当曹操派人去颍川寻找郭嘉的时候,郭嘉已经随着郭秦方三人游历天下去了。无可奈何之下的曹操最终只能向刘辩求助,希望皇帝陛下能够下旨征辟郭嘉来到洛阳朝廷做官。
当时的刘辩以为这郭嘉也是世家大族中一个沽名钓誉之辈,但是今天知道这原为郭嘉书童的戏志才竟帮助曹操解了函谷关之围,也是立刻想起了郭嘉,心里想这书童便如此厉害,那么被这戏志才和曹操吹捧的郭嘉定当能为他献上振兴汉室的妙法。
当刘辩的圣旨到达郭嘉所住的驿馆的时候,郭嘉其实心里也有不少疑问,因为郭嘉虽然在曹操和戏志才口中被奉为大才,但是他的名声仅仅局限于颍川那一块小地方,在历史上大放光芒的鬼谋郭嘉此时仍然不显山,不露水,所以这皇帝陛下又为何会传召与他。
话说两头,秦明郭嘉两人在洛阳抵御董卓之时,南方的交州简直是天塌地陷,当然,在郭辰和士燮掌控中的交趾郡仍然是稳若泰山,因为郭辰正是这****的始作俑者。
在秦郭二人北上之后,郭辰按照之前定下的三条策略,逐个施行,在交趾境内一时间气象一新,绝大多数人都在家安安分分的种田耕地,而不是在街上游手好闲,毕竟税赋变少了,只要认真从事农务,还是能过上不错的生活。
一些有些经营头脑的人,也纷纷花了一些小钱,在市集上租下了一两个小摊位,开始了经商的过程,这些人买卖的东西还算是十分的普通,像布匹什么的,价格非常公道,稍微有些余钱的人家都十分喜欢到集市上扯上几匹布,为即将到来的新年做两件新衣裳。
另外,虽说在交趾境内颁布了较为严苛的法令,但是由于绝大多数人都安分守己,也没多少人真正受到过刑罚。直到一些山越人来到了交趾郡的郡治龙编的集市上,想要用自己在山里打到的一些毛皮换取商人手中的布匹才真正的让人们意识到现在任上的这位郭府君是一个言出必行的人。
其实这些山越人犯到郭辰手里也算是凑巧,因为龙编集市每天都会发生一些小口角,毕竟是做生意的地方,吵上两句也算不得什么。一开始巡逻的府兵还会管上几次,但是后来郭辰明确表示商人之间讨价还价是十分正常的事情,不值得为此讨价还价,所以府兵后来也并不是愿意管这些事儿。
但是这天恰巧郭辰和阚泽两人兴致大发,想到集市上看看治下老百姓做生意的场景,就在太守府的守卫里挑了几个身手好的一起到集市转了转,没想到就正好看到山越人强买强卖的这一幕。
郭辰身边的府兵看到商人被越人欺负,立刻上前去帮忙,后来郭辰在知道事情原委之后也是哑然失笑。郭辰知道,这山越人乃是未开化之民,虽然与汉族商人偶有交易,但都是大宗的山货交易,而交易的商人知道越人没有手上没有金属制钱,所以就采用了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
当然,这交换的货物中不包括铁制农具,最多有一些用于劈砍的斧子和小刀之类,绝大多数的还是盐等生活必需品。
但是这一天正巧的是,山越王兀骨刚刚娶了一位王后,自然需要几匹零散的布匹做衣裳,所以才会有山越王手下大将尤突在龙编集市上强买强卖的事情发生。
平时若是没有见到,郭辰自然认为这是生意人的正常口角,但是今天发生的事儿,郭辰看到了,就必须得管,因为这不仅仅是商业纠纷,中间也有民族问题在中间,因为山越在交州境内也算是大族,交州历史上很多次夷族之乱都是这山越人所弄出来的,因此安抚这些山越人也是重中之重。
郭辰今天看到山越人和汉人的商业纠纷,才知道当初在三条基本方略之外遗漏了最为重要的民族政策。毕竟在交州这样一个多民族混居的地方,如果不能处理好民族之间的关系,那么出现暴乱是早晚的事情。
手下府兵将山越人拉开之后,在没有郭辰的命令下也没有多动手,仅仅是牢牢地护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