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袁旭请他时,他还心存顾虑,走没多远,顾虑已是全消。
“沮公想法,与某竟是不谋而合?”进了小院,袁旭说道:“只是沮公以为应做长久谋算,某却认为可尽速伐之,当有不同。”
“公子试想。”一路与袁旭讨论征伐曹操,沮授已是放开:“我军夺取黎阳,于黄河岸边修造船只,仅以少量兵马袭扰,对曹操可造成多少困扰?”
“既是如此,沮公廷议之上因何不说?”
“公子已是说服袁公,某再说,岂非多此一举?”
“可是……”
“以公子之计,至少可拖一年半载。”沮授说道:“倘若依着郭图、逢纪,袁公不日便将兴兵讨伐曹操。”
“一年半载?”袁旭摇了摇头:“怕是三个月都拖延不到。”
“此话何解?”
“父亲新近击破公孙瓒,又收伏张燕,兵势正盛、信心满满,岂会把曹操放在眼中?”
沮授锁起眉头。
廷议之时,袁绍向众人询问可否进击曹操,沮授那时便已看出,他早有出兵打算。
出言阻止,无非认为贸然出兵并无胜算。
与沮授长谈,袁旭发现许多用兵之法都是他未曾想过,越发觉着击破张燕只是侥幸。
回到邺城之前,袁旭做了个决定。
袁绍待他有父子之情,他就不能对袁家将面临的大难充耳不闻。
官渡战事一旦爆发,他面对的不再是张燕,而是雄才大略的曹操。
曹操麾下幕僚众多、猛将如云。
与一代枭雄为敌,他有几成胜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