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捜神记> 第4章 村子的由来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章 村子的由来(1 / 4)

转完废墟后,我又带着二人穿街而过,向他们逐一介绍村子里的风土人情,尽可能地做好一个御用导游!当然,这么高贵的称呼除了温菁估计没人会想得出来!

村子中的街道异常的冷清,也早已没有了儿时热闹,街中很多的房子已经破败不堪,大部分都长满了杂早和一些不知名的小树,看着就不免有些凄凉。

村子里原本有一百多户人家,都是祁姓,自从改革开放后,又兴起了打工热潮,稍有些能力的都去了外地打工,稍差一点的都在市里找了工作。而且,这些人也大都在外面安家立业,也接走了许多的老人,留下来的都是舍不下故土的一帮老人。更看不到小孩子的影子,他们也大都随父母在外地开始生根发芽了!因此,现在的村子对我而言显得既熟悉又陌生了。

我家是个例外,除了父亲在家务农,几个姑姑和叔叔都在外地,祖父自从退休后都不愿再离开这里。祁浩也在市里买了房子,要不是父亲生日,弟媳和侄女也不会回来。

此时,走在村中,看着悠长的街道,几乎感觉不到丝毫的生气!听父亲说,现在,除了我们家,全村的留下的只有不到二十户人家了,而且都是清一色的老人!

长此以往,不出十年,这个村子可能就真的彻底消失了!此情此景,我不免有些惆怅,但更多的是失落!

温洪二人倒也没怎么在乎,都认为这时现在中国绝大多数农村的景象,不足为奇。我并不认同,心里更多的是一层酸涩之感。

父亲还曾说,现在村子里最热闹的时候不是春节,而是清明!听他说到这话时,他眼里所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无法用言语来描述的情感!但我能看得出来,那是一种无奈,悲凉的无奈!!

一路边走边说,等我们折回到家时,天都快黑了,但温洪二人依然是一副兴犹未尽的模样,说明天继续!我无语!

晚上,祖父祖母也跟我们一起吃饭,除了祁浩,一家人都齐了。

晚饭后,母亲和弟媳忙着收拾,父亲让我多陪陪温菁二人,说现在不用那么忙了。

风好像停了,虽然已经入秋,但即便是晚上,还是觉得很热。祖父是个爱清净的人,吃完饭就早早地回到他和奶奶的老房子去了。

于是,我们三个就陪着我祖母坐在晒谷坪里乘凉聊天,这几天为了给父亲祝寿,我在晒谷坪上点了盏一百瓦的大灯泡,照得四周一片通明,父亲还搬了抬摇头电扇在旁边,一来是天气太热,二来也是为了驱赶蚊虫。

“奶奶,咱们这村子的名字怎么这么怪呀?”这是温菁和洪开元这几天一直窝在心里的问题,不过前几天大家都忙,我也一直没时间和他们解释。这一闲下来,温菁马上就提出来了。

“这名字是有点怪,但多少还是有点由头的。”祖母呵呵一笑。“怎么,丫头,你对这事还有兴趣?”

只见温菁和洪开元同时都点了点头。

“咱们这村子的名字里有个‘庙’字,当然和庙脱不了干系。”奶奶开始说起了我们这村子的由来。

我们的村子现在残存的街道长约五百米,街道宽约三米,均以大青石铺就,不过现在很多石头已经被挖走了,大部分被改成了水泥地面,只有少数几户人家的门前还有那种中规中矩的大青石。记得儿时,这满街道都是大青石,短短二十年间,几乎就看不到以前的样子了!想到这里,心里不由就有些感概。

村子从整体上看,像个大写的“Y”字,东西走向,“Y”字的开口处正对着东方。整个村子都是祁姓,周边也有钱、彭、颜、赵、屈、冯等姓,但都分布在村子周围的几个小地方,这些人据说都是后来自别处搬迁过来的,具体时间已经无从考究。

我的家就在村东头,正是整个村子那个“Y”字的分岔口的中央位置,这里以前是鱼塘,后来父亲在这里重新盖了一幢房子。据说这地方以前是整个家族的祠堂所在地的一部分,不过在我的记忆中除了儿时在池塘底部发现的的那一层厚厚的瓦砾层之外,对大人们口中所谓的祠堂没有丝毫的认知。

令我感到奇怪的是,在那时家里的房子完全够住的情况下,为何父亲要和祖父母分开居住,而且还要将新的宅基建在旧的祠堂地基之上?分家之时,我虽然还只有七八岁,但已经记事了,而且这件事困扰了我很多年。之所以这样说,因为在我的印象中,祖母和母亲之间的关系并非就如大人们所说的那样不堪。而且,祖父的性格我非常了解,除了这件事,他从来没有逼迫任何人做事!

早在几年前,我曾经问起过父亲,他的答复是老宅子太旧了,地方又窄,再加上母亲和祖母一向不和,所以他不得不重新另觅新的宅基地。但那时,他在回答我这番问话时的表情有些奇怪,那是一种疑惑的表情,看起来在说这番话的时候他依然还是一头雾水!

于是,我就追问原因,结果他的回答不但没有给出结果却反而令我更加迷惑了!

他说,从分家,选地到建房子全都是我祖父的意思,至于为什么,祖父至今都没给出个说法,而且,父亲当年完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