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晚唐新气象> 第三百八十五章 发现目标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八十五章 发现目标(1 / 2)

光启三年(公元7年)的中原大地乱局频起,天下兵马大元帅秦王李保虽然一再下令诸路兵马攻击秦宗权部。为了扫除这个最大的障碍,秦宗权几乎倾巢出动,近十万兵马在汴州外围连营二十里,汴州顿时阴云密布、大战在即。

朱温看到秦宗权倾巢出动,心中大恐,是以他一方面派人去通知朱珍,一方面赶紧向长安和襄阳派人求救。

李保对于朱温的死活向来不关心,是以他回复朱温的使者:孤现在正在山南东道剿灭秦宗权同党赵德湮部,没有办法出兵。

朱温得到回复后,气的掀了桌子,大骂李保不讲信用,不

(本章未完,请翻页)

过就在千钧一发之际,朱珍带着一万多新兵和千余匹战马及时赶到。

朱温实力大增,底气更足,是以定计采用夜间偷袭的方式,一举歼敌万余人,秦宗权部陷入混乱,防线逐渐瓦解。

秦宗权不想就此罢休,又调卢塘的一万人增援。朱温也不含糊,跟卢塘来了一个“硬碰硬”,秦宗权部几乎全军覆没,卢塘当场阵亡。

经两次惨败之后,秦军吸取了教训,改用“抱团”战术,将兵力集中起来部署。但是,“抱团”也难不倒朱温,汴州军队蜂拥而出,采取正面强攻的方式,将秦军追杀了二十多里。

正在郑州休整的秦宗权急眼了,四处调兵聚集汴州城下,一度达到十五万人之众。朱温经过三场大战,消耗巨大,再硬拼下去,必然是两败俱伤。秦宗权大兵压境,朱温急迫地需要一个帮手。

朱温看中的帮手,是天平军节度使朱瑄,但朱瑄肯不肯帮忙,这得另说。安师儒在滑州瞎折腾的时候,最先想到灭他的是朱瑄,但被动作迅速的朱温抢了先机。对于这件事,朱瑄始终耿耿于怀。

不过,朱瑄不是意气用事的人。如果坐视秦宗权灭掉朱温,下一个倒霉的就是自己。虽是一介武夫,唇亡齿寒的道理,朱瑄还是清楚的。

朱温请求增援,朱瑄二话不说,与自己的兄弟朱瑾一道,将精锐部队悉数派出,驰援汴州。

“三朱”大战秦宗权,毙敌两万余人,秦军被揍得昏天黑地、元气大伤。经此一战,秦宗权实际上已经没有实力在中原搅局,开始走向没落。

秦宗权被打得只剩下一口气,朱瑄却开始打朱温的主意了。朱瑄也是“人精”一个,他没有选择与朱温直接对抗,而是采取“挖墙脚”的方式,分化瓦解对方军队。

具体操作方式是这样:朱瑄派人到朱温的军队中进行策反,并在两军交界地区放置大量银钱,听凭朱温的士兵过界领赏。

朱温看不下去了,虽说你朱瑄帮了我一把,但如此明目张胆地玩心眼儿,未免太过分了吧?

为了给朱瑄、朱瑾哥俩一点教训,朱温派朱珍去打曹州,顺带又把濮州给占了。朱瑄兄弟“偷鸡不成蚀把米”,终于老实了。

秦宗权被朱温打回了蔡州,想使坏的朱瑄、朱瑾也吃了朱温一巴掌,中原的局势趋于平静。就在大家都忙着“闭关修炼”、准备下次再聚首

(本章未完,请翻页)

的时候,河阳出事了。

河阳的事情,还得从两个人说起。一个是曾被秦军打得抱头鼠窜的李罕之,一个是李罕之的“好搭档”张全义。

李罕之河阳人,“屌丝”出身,不受乡人待见。(以其无赖,所至不容)早年出家,但名声太臭,屡屡化缘无果,索性摔钵盂脱僧衣。先是投奔河阳节度使诸葛爽,后来直接投奔了黄巢,因作战勇猛,累功获得升迁。

黄巢南下时,遭到高骈阻截,李罕之、毕师铎等将领纷纷向政府军投降。不久后,李罕之任光州刺史,但频繁遭到秦宗权的骚扰。不得已之下,李罕之再次投靠了依然是河阳节度使的诸葛爽,先任怀州刺史,后改任河南尹、东都留守。

张全义字国维,濮州临濮(今山东鄄城)人,农民出身,早年加入黄巢起义军。黄巢在长安称帝时,张全义被任命为“吏部尚书”。黄巢败亡后,张全义也投靠了诸葛爽,任泽州刺史。

虽然同在诸葛爽的麾下,但一个在洛阳,一个在泽州(今山西晋城),很难有交集。不过,同样的来历、同样的选择,使这哥俩倍感亲切。根据史料记载,二人的友谊一度发展到“患难交契,刻臂为盟,永同休戚”的程度,堪称“五代好基友”!

李罕之、张全义的第一次通力合作,是在光启二年(6年)冬天,诸葛爽病逝之后。当时,大将刘经扶持年幼的诸葛仲方接任节度使,独揽河阳的大权。李罕之不服气,带着自己的人马就从洛阳杀到孟州(河阳节度使驻节地)。

张全义原本在刘经这边,但考虑到与李罕之“同源同种”,怎么着也该穿一条裤子,于是伙同李罕之去收拾刘经。

可是,李罕之、张全义联合起来也不是刘经的对手,哥俩被打得屁滚尿流。李罕之咽不下这口气,找河东的李克用搬救兵去了。

去年在关中地区搅了一趟浑水,李克用还有些意犹未尽。如今听说中原有需求,“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