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力蓝向前冲> 第8章 健身文化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章 健身文化(1 / 2)

“呵,诱导人们健身还能给人惹急眼,这就是行业的单薄。”路灏也笑。

健身俱乐部,严格来说只是健身文化的一个部分,是西方健美健身文化的一种锻炼形式。和中国的传统健身文化最大的不同就是审美倾向。

如果说美国人认为一个男人没有肌肉是不好看的,那么中国人对这方面的要求就低多了。女性就更是以纤细和弱不禁风为美,紧实的肌肉线条对她们来说没什么诱惑力。

北上广的健身俱乐部太多了,会员的竞争很激烈的,以至于不是打专业战而是打营销战。

很多人对健身俱乐部的印象,尤其是女性,她们更喜欢拿健身俱乐部和美容院作比较。这种观念很难扭转。

而作为健美健身文化发源地的美国,有一个人用了毕生的时间去宣传健美健身文化。

这个人叫杰克?拉兰内。

中国人知道这个名字的人很少,但是另外一个名字大家就熟悉的多,那就是阿诺德?施瓦辛格。

这两个人曾经是有交集的。

在一次非正式的健美比赛上,21岁的阿诺德?施瓦辛格,对上54岁的杰克?拉兰内。这场比赛阿诺输了,从此,阿诺德?施瓦辛格就称呼杰克为“健身的圣徒”。

在西方,圣徒这个词可不想我们理解的这么随便,只有具有虔诚的不可动摇的信仰的人,才可以被称作“圣徒”。

美国的健美健身文化,就是这个圣徒一手缔造的。

杰克的父亲去世很早,年仅50岁而已。导致他父亲去世的最大原因就是长期营养恶劣。营养恶劣不是穷的没饭吃,而是偏好高糖和垃圾食品。

受父亲的影响,杰克也是吃着糖和垃圾食品长大的,这种饮食结构让他脾气暴躁,所以他14岁就辍学了。

15岁那年,杰克的母亲,带他参加了一个有关营养学的讲座,这场讲座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

因为了解,所以畏惧,开始注意饮食结构和健身的杰克在1936年在加州开设了第一个健身房。

不过最重要的是,1951年-1985年这34年之间,他成为了电视明星,普及健身和健康饮食的知识,最终在美国掀起了一场健身革命,把健身变成了美国文化。

他说过这样两句话:“国家的健康是建立在国民健康的基础上”;“体育文化和营养是美国的救赎之路”。

他把新教理论中那种克勤克俭的精神,天衣无缝的融化到以健身为核心的生活方式中,不仅激励你去锻炼,而且让你在不锻炼时有罪恶感。

你可以看看美国总统的健身秀,他们身体力行的继续推广着健身文化。布什当选总统后,长跑的记录不断提高,在健身房卧推的照片被报纸刊登宣传。而奥巴马,做的更好,见过他西装革履的做引体向上吗?《纽约时报》戏称,过去人们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现在腹肌变成了心灵的窗户。

腹肌,就是你的生活方式,比任何语言都有力。你说你自己有毅力,热爱生活,感受美好,而你却一块腹肌都没有。呵呵,你都没用见过最好的自己,谈何见识更好的远方?

在美国的每年元旦,会有成千上万的人涌进健身房,在杰克精神的鼓励下立下“新年决心”:健身,减肥,塑造更好的自己。

当然这只是美国人的想法。

而在杰克从银幕消失的时候,中国的电视都还没有普及。

所以当我们认识阿诺德?施瓦辛格的时候,我们能看到的就是他九天魔神一样的强壮躯体,至于他是怎么练出来的,没几个人在意。

以至于我们把健身俱乐部引进中国的时候,却没办法复制美国人对健身的认同和热爱。因为健身文化的普及在美国已经过去了,他们已经不需要去宣传,而是一直在研究。

我们直接跨过了这一步,健身的初衷在国内没有被科学推广,健身俱乐部只能作为一种时髦的生活方式被一小部分有钱有闲的人体验着——他们的其实不是因为健康,而是这样比较酷!

“因为很多原因,大部分被推销的健身的人有很强烈的抵触心理,比如贵,浪费时间,很难坚持,很累。所以健身俱乐部也没有好办法去改变人们的想法,只好拦路抢劫,把很大的精力都放在搞营销上。”路灏说。

“这个和群众的健身知识薄弱也有很大关系,都是些很难快速改变的事情。”

“身体的单薄可以被枯燥的动作一点一点锤炼强壮,最慢不过一两年,知识的单薄却不是那么容易就充实起来了。更何况,咱们这地方,99%的人都是健身盲。”

“你这话说的,是不是有点太瞧不起咱中国人民了?”雷帅说。

“不信是吧?你敢不敢随便拉住一个人问问他健不健身,懂不懂健身?”路灏随口笑道。

“嘿!这有什么不敢的!唉,姑娘!留步!采访你点事儿!”雷帅多么行动派啊,立马拦下了一个正要从他身边经过的姑娘。

还是挺清秀一姑娘,手里拎个饭盒,看样子像个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