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南辕北辙
如果说,在回局办公的笫三天,关向荣与魏忠善、任重远两位访客的接触是志同道合者之间的商洽;那么,在回局办公的第四天,关向荣同自己的党内副手郑副书记的会晤,却是背道而驰者之间的一场严酷交锋。
近两天,郑副书记牙疼发作,前天去医院门诊后就在家休息。今天上午,他给党组办公室沈秘书打电话时才知道局长已从省城归来上班了,并且找过他。为此,他吃过午饭,提前半小时就到机关恭候局长了。
下午二时,关向荣准时上班,刚跨上楼梯,郑副书记便久别重逄似地迎了上去。两人寒喧着进入局长办公室,他就忙不迭地拎起热水瓶,亲自去开水桶旁替局长打水泡茶。
两位同籍的山东汉子,一个精瘦矮小鹤发苍苍,一个牛高马大鬓丝初白;一对革命战争中的同队战友,一个任解放军中级指挥员辗战沙场,一个当连排带兵人冲锋陷阵;两位新中国诞生时离队转业的南下干部,一个任职市府高层机关胆识卓著,一个执政基层单位才疏学浅;一双十年****中受过灵魂洗礼的老共产党员,一个身心历尽摧残而壮志弥坚,一个侥幸躲过灾祸而心志迷乱。多少年岁月,两个人,同在一条战壕里与敌血战,同到一个城市从事同一系统的领导工作,然而,互相之间的关系却是那么微妙而有趣。长时期同舟共济,命运之神巧妙安排,总将他们俩的形影联接在一起,堪称兄弟战友,亲密的情谊非同一般;多少年星移斗转,人世风云变幻多端,却将他们俩的心思分隔开来,缺乏共同语言,相距愈行愈远。
正因为两人之间有着如此非同一般的关系,凡单独相处之时,一直都使用战争年代的习惯称呼,而且说话从不客套。
开水打来,茶也泡好了,一场严肃的公务交谈就此开始。
“老团长,我知道你那个神经疼是难治的毛病,省城医院条件好医师高明,怎么不多住些日子?”
“多住些日子?省里会议事关紧要,传达贯彻刻不容缓,我能拖拖拉拉?你两个长途电话,业务部门好几份电报,家里这一摊子工作冒出那么多疙疙瘩瘩,我在病床上能躺得自在?”
“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问题。事关大局有些事没把握,我不好乱拍板,当然得向你讨个主意;下边有些干部办事方向不对头,被我训了几句,就拿你当后台喊冤叫屈。唉,现在的形势真复杂,拨乱反正人心涣散,是是非非真假难辨,这个代理局长真不好当呀!”
“我说你当得蛮不错——好事办的不多,坏事干的不少!”
“我的老团长,你可别损我哟!几十年的老战友,你还不知道我肚子里这点水平?”
“我的大号兵,革命几十年,如今又官升一级,位高权重起来了,还有脸再用这块挡箭牌!”
“你是老首长,眼光远水平高,我有什么错处,你尽管刮鼻子就是。”
“别来油腔滑调,咱们说正经事。”
“好喽,我听着哩。”
“要跟你说理的事情多着,先谈件要紧的。”
两辆列车走一条道,出发点不同,相向而行,一场碰头戏不可避免了。
“我知道你想跟我谈什么。是市属砖瓦厂工艺改革的事吧?”
“行呀,先见之明嘛!人家好不容易把新工艺搞上去,出了点事故,你就兴师动众指手划脚,给人家背脊上插上一刀!”
“整整五万块砖头报废,工人不敢开机器,生产计划受到影响,上上下下都乱了套,我能看着不管吗?”
“出了事故当然要管要查。你不知道人家搞的是科学上的革新创造?应该帮助分析研究,鼓励他们树立信心,这才是领导者的起码态度。可你干了什么?反其道而行之,拿着绳索去捆人家的手脚!瞧瞧你们那个调查报告吧。事故原因在哪儿,拿不出一点科学分析,政治帽子倒有一大堆,活像法院给犯人下判决书!”
“这……哪能这样说呀!”
科学与谬误水火不相容。一个抓住对方空头政治“左视眼”、不懂科学瞎指挥的官僚主义作风,严辞厉语痛加批评;另一个借群众要求解决生产事故标榜自己高尚动机,凭尤副总工程师参加事故调查以证明自己负责精神,躲躲闪闪自我辩白。愚昧在科学面前黯然失色,遁词在理据面前节节败退。在曾有为坚持试产、刘忠才排除事故、工艺改革取得成功的事实面前,党组副书记只能向局长捡讨认错。
“那个形而上学的事故调查报告不攻自破,已成过去。我的意见,把你那个错误的调令也收回来,让曾有为同志继续担任厂长。你看,怎么样?”
“你是一局之长,我不听你的能行?”
“乱弹琴!共产党人不靠职位权力压人,凭政策原则办事,这你也不懂?有错必纠,你照着办吧!”
“行呀,我的老团长!”
“还得明白告诉你:我不但要让曾有为继续当厂长,还要给他尚方宝剑,让他痛痛快快地去发挥才干,实现雄心壮志。”
“这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