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我很后悔这次穿越> 第35章 绝处逢生(3)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5章 绝处逢生(3)(1 / 2)

“是啊。这是个关键问题。”时小丽说。

“估计几家国有商业银行的话都不好说,邱市长可能还是要找海州市商业银行。这几天你把其他的事儿先放一放,集中精力把徐波弄好。”王大娃拉住时小丽的手非常慎重地说:“这可是决定你我命运的关键时刻啊,成功与否可就在此一举了!”

时小丽胸有成竹地说:“余老板放心,姓徐的我包了!”

汽车停在大华公司门口的时候,王大娃抬手看了看时间已是上午十一点半了,他饶有兴致地对时小丽说:“走,咱们吃饭去,把你的老同学徐科长再叫上,我请客。”

按照预定日程,海州市商业银行行长张四娃去北京参加银监会举办的地市级商业银行行长培训班明天该起程了。下午下班之前,他接到了副市长李三娃的一个十分急迫的电话。李三娃在电话里说,省上已经把海州市城市改造项目打入了今年全省的重点建设项目盘子。市政府常务会已经专题研究,承担工程施工的单位基本确定为本市的大华公司,施工合同和招标手续市上已经安排有关部门马上就办,希望海州市商业银行给大华公司贷款的事儿赶快定下来。

李三娃的电话让张四娃再次陷入了“两难”境地,他不得不将去北京的行程再推迟一天。他决定明天上午再召开一次专题行务会议,把是否给大华公司贷款的事儿再提到会上议议。

关于是否给大华公司继续追加贷款的事儿,张四娃已经召开两次专题行长办公会了。前两次会上,因主管信贷业务的副行长二娃和信贷员小刘坚持反对意见而搁下了。

前些日子,张四娃曾专门组织了几个人把海州市目前的财政状况作了个调查根据掌握的情况,他估计省上不可能批准今年海州市的城市改造报告。如果省上对海州市的这个报告批不下来,那他也正好借坡下驴,给大华公司贷款的这当子着实让他头痛到了极点的事儿自然也就不存在了。可是现在看来事情还不是那么回事儿,李三娃的电话完全出乎他的预料。

晚上,张四娃躺在床上碾转翻侧,大半宿没睡着。一方面,目前大华公司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按现行的信贷制度规定,大华公司已经明显属于“严重关注类企业”。如果将大华公司这次申请的一亿六千万元贷款放出去,十有八九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况且这次大华公司申请的贷款数额之大,是海州商业银行对本市私营企业贷款中前所未有的。这笔贷款一旦出了风险,自己这个海州市商业银行的“一把手”无论如何是脱不了干系的。

另一方面,虽然银行系统的业务是自成体系的,表面上看银行贷款的事儿与地方政府没什么直接的关系,而且上面一再明确强调地方政府不得干预银行的信贷业务,贷或不贷,贷多贷少都由银行自己决定。但对在官场上经过风风雨雨的张四娃来说,他深知事情并非那么简单。很多看起来八竿子都打不着的事儿,却因为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渠渠道道而影响了大事。人与人之间那些无形的、千丝万缕的微妙关系会在你不知不觉中彻底改变你的命运。他曾亲眼看见,这些年来自己周围的不少人在仕途上栽了跟头还不知道为啥。眼下大华公司贷款的这件事儿,如果不办或者办不好,自己的政治前途很有可能会走那些人前车之覆的路子,说不定自己头上的这顶“行长”乌纱帽也会哪天不明不白地被人家拿掉。

除此以外,让张四娃为难的还有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与李三娃非同一般的私下交情。打从李三娃到海州工作以来,始终与他有种特别的关系,可以说,这几年张四娃与李三娃已经成了同甘共苦、风雨同舟的铁哥们儿。尤其是在张四娃的仕途生涯里,关键的时候都是李三娃暗地里给他助一臂之力。如今他能坐上海州市商业银行行长这把椅子,也是通过李三娃向海州市银行业监管当局的极力推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一句话,是李三娃的多方融通他张四娃才由市委秘书处的一个不起眼的副秘书长坐上了这个经济实惠、令多少人羡慕的海州市商业银行行长的位子。说到底他张四娃是全靠仰仗了李三娃的提携才有了今天的荣耀。

从李三娃本人的情况来说,张四娃知道,在李三娃来海州任常务副市长的这几年里,海州市的经济状况基本上没有什么改观。这两年本市的一些中小企业因产品质量问题在同类产品中缺乏竞争力而纷纷倒闭。几家矿山、冶炼、酿酒企业改制困难重重,国业改制工作在海州市推行的十分缓慢。这几年的市财政收入几乎没有明显的增加,而财政支出却连续三年都是两位数增长。当然,海州市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不完全都是他李三娃一个人的责任,但作为一个地方政府的常务负责人不能说工作没有问题。今年开春后不久,省政府新上任的吴省长带着省体改办、财政厅、经贸委等几个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来海州调研,在吴省长一行人参加的市政府常务会议上,吴省长很策略地对海州市政府的经济工作提出了批评,当时让作为主持市政府工作的常务副市长李三娃十分尴尬。

张四娃心里很明白,这次省上批复了海州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