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我很后悔这次穿越> 第11章 就那样了(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章 就那样了(2)(1 / 2)

在一片锣鼓声的伴随下,杨杜沟村的男女老少们一路有说有笑,把二娃簇拥着到了红堡乡政府。二娃的目光在人群里搜索着田兰芳,但田兰芳的影子始终没有进入他的视线。田保根一直在旁边瞅着二娃,见他左顾右盼的样子,知道他是在寻田兰芳。他走到二娃跟前,从兜里掏出一张纸条儿递给二娃说:“兰芳说交给你,也不知道写的啥。”二娃展开纸条儿一看,上面只有一句话:“到了写信来,我等着你,你不回来我一辈子不嫁!”

汽车徐徐启动了,二娃坐在车上思绪万千……。

再见了,杨杜沟!再见了。红堡河!在这片包含深情的土地上,二娃踏出了他人生的第一步,经受了生活的第一次锤炼,也第一次感受到了人间的温馨。今天,这里又成为他人生的一个新起点,他将从这里迈上一个新的人生高度,走向一个崭新的、更加广阔的世界。

两天以后,二娃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天地。

这是一片荒凉的戈壁。没有山坡,没有河流,没有郁郁葱葱的花草树木,只有军营四周的几排高高的白杨树,像随时待命的士兵直愣愣的挺立着。一望无垠的戈壁滩上,零零星星的几堆骆驼刺在呼啸的寒风中摇曳着,仿佛在和肆虐的寒风比试着坚强。

满目的荒凉虽然是二娃没想到的,但这并不影响他十分愉悦的心情。看着身上崭新的军装,他觉得自己浑身每一个细胞都是亢奋的。一种强烈的自豪感油然而生的原因,是他明确自己已经是一名威武的军人了,已经不再是被人瞧不起的小瘪三了,不再是被任何人都可以唾骂的“狗崽子”了!

二娃的运气的确不错。新兵训练结束以后,他被分配到团警卫连,给团长当了警卫员兼勤务兵。给首长当警卫员起码有两大好处,一是少了些常人难以忍受的艰苦训练,二是有机会得到首长的赏识,是个一般人很难谋到的美差。

三个月以后发生的一件事儿,让二娃完全相信了一种东西——缘分。缘分是个什么东西?连二娃自己也说不清楚,但是他相信它。他认为这东西的确是存在的,是任何人都必须承认,但不一定任何人都能遇上的东西。

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晚饭后,二娃刚给团长打开水回来,团长从兜里摸出几张十元的票子对二娃说:“去,到服务社买两瓶酒来,另外再买俩罐头,要鱼肉的。”二娃心想,团长今天肯定有什么好事儿,但他不敢问,拿着钱一阵风似的往服务社跑去了。不大一会儿,他把酒和罐头放在团长办公桌上小心翼翼地说:“团长今天有啥好事儿吧?”

“今天是我的生日,咱们庆贺庆贺。”团长说着把酒瓶拧开,让二娃找了个启子把罐头打开,然后指了指办公桌前面的一个凳子说:“你也坐下,陪我喝两口。”

“我就算了,团长您喝,我陪您说话。”二娃客气地说着拿起暖瓶往团长的水杯子里添了点儿水。

“让你喝你就喝,别婆婆妈妈的!”

二娃不敢违抗,只好在团长对面坐下。团长拿起酒瓶,往两个军用瓷罐子里汩汩地倒了两半缸子,自己先端起一个说:“来,今儿也把你犒劳犒劳。”团长说着自己先猛猛地呷了一口。二娃随之也端起缸子泯了一小口。

“你是甘肃文江县人?”团长夹了一筷子鱼肉罐头送进嘴里,边嚼着边问。

“不是,老家是山东人。”二娃回答。

团长似乎有点疑惑,抬眼看了一下二娃说:“你不是从甘肃文江县来的吗?”

“我是‘文革’后期跟父亲到文江县的,我是在文江县上的初中,后来在那里的一个农村插队劳动,是从插队劳动的农村里入伍的。”

团长接着又问:“你父亲以前在什么单位?”

“以前在甘肃省农牧厅工作。他是五三年从部队转业到地方的,****年响应国家号召支援大西北时从山东到了甘肃。‘文革’中被揪斗了,说他是叛徒,是美国特务,后来被下放到了甘肃的文江县。”

团长听说二娃的父亲也曾经是军人,一下子来了兴趣:“噢?这么说你还是老革命的后代呢。”这时,团长像是想起了什么事儿,他问二娃:“你刚才说你们老家是山东?”

“对,山东诸城。”

团长的眼睛突然一亮:“什么?山东诸城的?”

“是山东诸城的,怎么了?团长?”

“我也是诸城的!”团长高兴地说。

听团长说他也是山东诸城人,二娃十分惊讶高兴地说:“唉呀!首长和我还是老乡哩!”团长用疑惑的目光紧盯着二娃,自言自语地说:“诸城的,姓李,部队转业的。”“你父亲叫什么名字?”团长突然问道。

“李锐。”二娃随口答道。

“你母亲是不是叫赵兰?”团长紧追着又问。

“是呀,”二娃惊奇道:“首长认识我父亲和我母亲?”

团长没有回答二娃的话,紧接着又追问道:“你母亲是不是卫生兵,在中印反击战中感染病毒牺牲的?”

二娃一下子站了起来,惊愕地看着团长,楞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