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三国之开创世界> 第33章 二十三 置之死地 而挽后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3章 二十三 置之死地 而挽后生(1 / 2)

老百姓是最好统治的,只要能够维持好他们的基本生活,谁愿意提着脑袋对抗官府?黄巾军很大一部分都是老百姓自己的部队,实在是活不下去才起义的,能够活下来最好,干完起义,还可以有自己的土地、家庭,甚至干的好的话,还可以得到新朝廷的认可,封官晋爵。如果干的不行了,被镇压了……算老子倒霉,杀就杀吧,当初造反的时候就没想过活下来,二十年后老子还是一条好汉!

黄巾起义失败了,史书也极尽污蔑之能事。作为一代英杰,张角是无传可寻的,似乎全社会都要对他进行封杀。但是在人民普遍愚昧的东汉,知识分子早就掌握了群众的舆论权。

那时候是不可能诞生孔繁森、焦裕禄、时传祥、欧阳海、雷锋这样的英雄,只会让曹操、刘备、孙权这些作伪的骗子来书写传奇。

所以从乌桓进攻蓟州之时,黄巾军却进驻平舒却不向蓟州前进,便让易兴觉得张角知晓大义,遂有了到平舒见一见张角的意愿。虽无百分之百的把握,无论如何,易兴也决定要去试一试,就算不能证明我可以,那也要证明我不可以。”

天刚大亮,朦朦的太阳已经散发出暖色的光芒,一层层又层层。

张角的营帐内却是一片寂静,死一般的寂静,连空气都仿佛凝固。

一身黑衣的易兴此时的嘴角边噙着一抹放荡不拘的微笑,锐利深邃的目光正对视着张角。

不自觉得压迫感侵袭着张角,张角万万想不通,两军即将交战之际,作为蓟州之主的易兴为何会在此等时刻来到自己的大营。他难道不知道,就是他杀了自己手下的大将,自己只需随口一道命令,乱刀砍死将是他面临的结局吗?或者说他知道蓟州不保,来向自己投降?

压抑着自己的理智,略带疑惑的问道”不知此来为何?莫不是欺我不敢杀你?”

易兴从来没有先开口的习惯,张角开口问了,他也答道“为上万万黄巾信徒生死而来?”

“哦,生死?我信徒生死怎可为他人掌控?”张角不以为意的道

“天师难道不知道平舒十五万信徒已为案板上的鱼肉,可为我任意宰之?”易兴莫不轻松。

“笑话,我中方大小十五万,故不乘人之机,谋夺蓟州,驻扎平舒,即念乌桓为外族侵略我国土,实乃之大义。现蓟州可战之兵不足俩万,谈何阻挡我十五万黄巾信众?”张角拍案而起,大喝道。

易兴微微一笑,“正因天师大义之举,才有我易兴今日之行,只为救天师十五万之众。敢问天师若便水溃堤,平舒县会如何?”

嘎然为止,张角心中不由得产生了一种念想,便水从沸腾的河的上游直倾而下,汹涌澎湃,刹那间涛涛洪水就是一群入侵的凶猛强悍的敌人,在河的两岸肆掠,田地里的农作物也奋抗在生死第一线上了,而平舒县的十五万大军会像小石子一般,不会泛起一点浪花,盲目地随处漂荡。

冷汗随之留下,张角很是愤怒,“你即为朝廷命官,怎可如此作孽,可知便水一开,幽州将有多少百姓流离失所?来人。”

营帐外顿时冲进来十几个黄巾士兵,各个手拿刀剑,怒目瞪视着易兴与许褚。

易兴一笑了之,没有一丝的惧怕,“天师可要好好想想,若我不回蓟州,尔等可是什么后果。既然我到此来了,天师不觉得我们应该继续?”

张角一直盯着易兴的眼神,倘若易兴有一点的害怕,那就代表他心绪,想必必然没有做好准备,或者说也没有呀决心真正如他所说的那般胆敢决便水之堤。可是易兴的坦然,让张角知道,现在的决定权在他自己手里。

考虑之后,张角说道“都退下去。”

待士兵都退去之后,张角才开口问道“你想如何?”

“不为何,只要黄巾军退出幽州境内即可。”

“退出幽州?那你杀我黄巾四万,斩我两元大将又该如何?”

、“天师若仅揪此事,那黄巾众肆虐我幽州之地,又须如何?”易兴反问道。

又接着说道,“坦白而言,非要到那一步,我也不愿决提便水。战乱四起,幽州各地均是民不聊生。天师之所以兴兵反汉,实乃朝廷破败,民众走投无路才是如此。天师即之大义,也愿救万民于水火,我不愿与天师兵戈相见,讨伐天师只因立场不同,各司其职。若天师不进犯幽州,责互不相干,立誓为证。”

张角只是沉思,摆在他面前的似乎只有一条路,就是退出幽州。可是这一条路他却不愿意选择,因为没有一条多的路让他做出抉择,就这样无功而返,会有损他的威信,不足以服众。

易兴已经看出了张角的犹豫,添油加醋道“朝廷毕竟是朝廷,天师虽一时得胜,然毕竟老迈的老虎他还是老虎。现四方均各自为众,天师之敌乃此之上,何必因小而失大?孰是孰非,望天师谨慎。”

是啊,张角回想,黄巾军一路势如破竹,但自从朝廷之兵出征后,黄巾军便未得寸进,已是让他为今后产生了一丝担忧。

望着自己眼前立体五官刀刻般俊美,整个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