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三国之开创世界> 第4章 蓄势准备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章 蓄势准备(1 / 1)

春日盈盈,夏水汤汤,秋意深浓,冬裘白葛。

城外一座小山丘上,易兴站在山顶,负手凝望着山下谷地中,往来热火朝天,阵型齐力的义勇。

岁月悠悠,历经一年,年仅十六的易兴,身高已于七尺,越加显得英俊魁梧。

武艺越加精炼,徒手便能举起3石大石。

张飞在训练义勇的过程中,易兴也会加入现代的长跑以及队列的训练。

为此还与张飞争执过,后来经过考验,张飞也发现如此训练过后,义勇的体力耐力纪律性都有显著的提高,每次擂鼓训练时,队形齐整,精神百加,举盾,出刀,一一相同,犹如心有灵犀,彷若虎狼之师。

对此特别佩服易兴。还专门特殊挑选了20人精壮之士,由易兴自己训练,日出越野于荒郊深林,教导如何伪装,如何于深林生存,如何翻山越岭。

后来对比,均是以一敌十。

这一日,三人集结于城东,侧于官道旁,前方俩马车缓缓驶来。

到得近前,荀适于前车下,面怀微笑,后车下于一伟岸男子。二人上前,荀适介绍到,”此乃我远房亲戚,子侄荀攸,我乃颍川荀家的旁支,而公达是正支。”

“此次听闻我要前来逐郡,我与公达详谈甚久,我邀请他出来走走,公达才决定于我一起前来。”

此时才183年,何进还未曾秉政征召海内名士上进朝廷。易兴想到荀攸,那可是算无遗策,灵活多变,曹操的谋主啊。

简直是上天送给自己的大礼啊。

易兴连忙拉着黄鹏与张飞上前拱礼,“榆次(荀适的字)公达一路辛苦,先请进城,我已于二人安排妥当,待会在与俩位把酒言欢。”

荀适连忙应允。

酒楼榻下,几人轮番举杯,一番交谈后。易兴看出荀攸不胜酒力,连忙道,今日两位一路舟车劳顿,不妨先适休息。

待得明日,在下,在邀请俩位先生游览这逐裙的山水。起身扶起荀攸二人进入客房。

次日,易黄张待得荀适叔侄二人一行行至城外山谷,训练义勇的农庄内。

荀适荀攸见得这300人的队伍,迎风招展,气势勃发,军姿凌厉,一走一跑,擂鼓呼喊间,均是同步。

看得二人惊叹不已。

过段时间,易兴领着俩人走遍了逐郡周边的山山水水,每每看见周边百姓安定,家家颇有财富,便是惊叹连连。

二人一路从颍川过来,田地里均不是大旱,颗粒无收。

所以俩人特别奇怪,后经过与易兴的交谈,才得知也是易兴的未卜先知,提前让他老爹带领百姓修建水渠,挖建水井。

谈及一些家国往事,均有他独特的见解,听得二人也是豁然开朗。

夜间,荀适二人相卧于榻前。荀适问道,“公达子侄今一见,觉得易兴此人如何。”

荀攸沉默许久,“我观易兴此人,虽年纪轻轻,但仪表非凡,相貌堂堂,既然能说出欲信大义于天下,造福四方人民的话,定能不是须有其表。”

“况且我观他训练的义勇,包括其方式,均是叹为观止,此人若能入朝为官,定能匡扶社稷,救万民于水火。”

“然今汉室式微,朝廷奸臣、外戚、宦官干政,谈何,难啊,难。”

荀适连忙接道,“既然如此,公达准备作何打算。我意与之其一起,厉兵秣马,待得他日,共谋大业,拯救世间疾苦。公达何不与之?”

荀攸叹气,久久不语。“若他日无公达抱负之处,易兴又能如他所言,便依其你所言吧。”

连过三日,逐裙官道外。

“公达今日离去,一路万分小心,望一路平安,他日若去颍川,定去叨唠一番,还望不胜烦恼。”

荀攸连忙拱手,不敢,“他日安贤(易兴的字)相来,定扫榻迎接。”

“今日离去,他日若天下无公达安身立命之处,还望安贤收容,不胜感激。”

望着荀攸远去的马车,易兴忧愁连连。

顶级历史谋士啊,果然不是那么容易的。

荀适在旁见此,言道公达此行,虽未能与我们达成一致,但也留下了可能,他日不定就能共谋大业,安贤何须烦扰。

见此,易兴只能摇头,若能有公达加入,万事不愁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