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幸福生活的末班车> 第4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章(1 / 2)

自从韩娟英怀孕后,她在老洑家的地位,马上就上升到‘熊猫’级的高度。整家人,不仅是她的丈夫,公公婆婆都把她当做心头上的宝,好生照顾着。

洑国清也在家里乖乖地呆了半年,大晚上的基本不出去,有时候真的是耐不住寂寞,想去街上打打台球了,就只能在白天,偷偷摸摸,以送布干活的理由趁机打几杆。

1990年的9月,也就是韩娟英怀孕后的半年,肚子已经大的有些明显了,这往后四个月,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几个月,必须要极为的细心照顾。看着肚子一天天变大的媳妇,洑国清心里的感受也是在不断地变化,从开始得知妻子怀孕时的是的激动,满腔热血。到中途一段时间的寂寞,枯燥,但渐渐地,他开始觉得,自己是温馨,甜蜜,有一种就算白天活的再累,生活再不如意,只要想到自己的孩子,想到自己的妻子,以及以后的幸福生活,他就会不自觉的笑着,那笑容,分明就算对目前生活的满足的写照。

自己,还有四个月就要当父亲了!

“娟英,今天宏辉生日,晚上请我们去喝酒,你看,能不能破例一次。”此时正值傍晚快要吃晚饭的时候,洑国清试着打申请。

韩娟英也是通情达理的人,丈夫的变化,她也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早点去吧,不要喝太多的酒,晚上记得早点回家。”

她嘱咐道。

“我知道了。”

“媳妇,你真好!”说着,洑国清就亲了一下韩娟英的额头。这小两口,是越来越甜蜜了。

“妈,晚饭我在外面吃了,今天宏辉生日,我晚点回家。”扔下一句话,洑国清便骑着自行车匆匆地出了门。

“早点回来,酒少喝点,娟英还怀着孩子呢,咬国。”王水文的声音被织布机的声音完全覆盖,模糊地传到了洑国清的耳边。

上世纪90年代的许村,经济已经开始发展,许村百分之九十的人口都是做关于布艺这个轻工业的。说大点,成批成批的纺织厂,定型厂,复合厂,染厂,拔地而起,大小规模的都有。

说广点,有点梦想的青年,正值满腔热血,一展抱负的时候,结队而行,带着不多的钱财,闯荡外面的大城市,深圳,上海,北京……

说小一点,就是像洑国清这样的,家里开着几台织布机织布,负责给纺织厂老板提供货源……

一年到头虽然赚不上大钱,但是吃喝维持生计足够了。这样的生活方式缺点在于平庸,优点在于不会有风险。

这里是全国布艺生产的基地,全国百分之九十的布艺都是从这里生产的。

说到布艺,就得提一下柯桥,柯桥,号称全国最大的布艺批发市场,可能人们以为那里才是最大的布艺基地。其实人们只之其一,不知其二,柯桥卖布的基本上都是许村人,从而是许村过去开店的。那里是全国最大的批发市场,而许村,是生产基地。

而三房里这个小村庄就只是许村镇一个小村庄,而许村是隶属于嘉兴市海宁地界,隔着是临平,以前很贫穷,落后。不过近几年已经把它规划在了杭州余杭界,那里已经大批大批地在开发,开始建起了一座座高楼大厦,俨然是一幅新的气象。

晚上,韩娟英美美地睡在床上,心里甜滋滋地,这几个月里,她白天闲着没事干,想去帮忙开机器,婆婆不同意,所以只能在房间里绣起了针线活,给未来的宝宝做着小衣。

渐渐地就觉得有些困了,上下两边的眼皮有些疲惫,不听自己的使唤,最终韩娟英还是放弃了抵抗,进入睡梦。

也许这之间是过去了几十分钟,又或许是几小时,但感觉就好像只是在一瞬叫,仅仅只是过了几秒钟的样子。韩娟英就被重重地推门声给吵醒了。

还没等她从床上起过身子,就已经从空气中,闻到了酒味。

不用开灯就知道眼前的情景了。开了灯,墙上的钟的时针已经停在了‘1’字上,她睡了将近四个小时了。回过头看去,洑国清已经人事不省,趴在凉凉的地板上,韩娟英挺着大肚子,很吃力小心地把他扶到了床上,好在洑国清也不是很过分,还知道妻子怀孕,倒也是迷糊中知道自己还是要用点力起身的。

她也没有怨言,他毕竟已经改过很多了,就像抽了好久的烟,她也没跟他说,让他别抽,或者少抽。其实孕妇是很忌惮烟味的,闻多了烟味对肚子里的宝宝多少还是有影响。

所以洑国清在妻子怀孕的这些日子里,从来不当着她的面抽烟,也渐渐地在逐渐减少的自己每天的烟量,只是要一下子要改过来,倒是真的很难。

想要一个人改掉一种习惯,是很难的,除非是有一种情况,那就是遇到打击特别大的时候,这个时候,人往往会下定决心的去做成一件事,或者,改正一个习惯。可能那件事的代价是亲人离世,或者说是家里破产,等等等等……

一夜风平浪静,日子照样过,依旧到了第二天的傍晚,洑国清忙完了底下的活,就上了楼。

“娟英,今天,我那帮小学同学,说闹着要开聚会,一起吃个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