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墓人今天起了个大早,换上了他多年没穿过已经封尘了的书生套装。
何为书生套装?
各位这就不明白了。身为黑道的李墓人,有时候也要化身成为另一个身份去进行些秘密活动。像这个书生打扮就是其中之一。然而需要他扮成书生的时候真的太少了,所以这件衣服少说也有三四年没拿出来过。
幸好李墓人的身材比起几年前也没什么变化,倒是还合身。
李墓人照了照铜镜,看着镜子里的自己。一身的书生服饰,加上他清秀的五官,在黑道里磨练出来的沉凝的气质,倒真有几分教书先生的样子。
李墓人摸了摸下巴,一点胡子也没有,这点不太像。不过听说那位大小姐年龄也不大,应该不需要老师太老才对。
其实要如何解决做老师的事,他还没想出来个对策。
导人入帮会的事情他做过,可教名门千金的工作,他想也没想过。
往包裹里放好两件换洗的衣物,接着就是一些杂七杂八需要用到的杂物:迷魂药、鹤顶红、断肠丹、人皮面具..怎么看都是要去执行最高级的任务的装备。
对于李墓人来说,去做老师这件事,就是这样高难度的事。
行囊快将收好,李墓人正要放进最后一件物品。那是他打算带在身边的书籍,是一本《论语》。说到名垂千古不衰,最具有代表性的老师,自然莫过于孔老夫子。孔子周游列国门徒三千,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才有后来的七十二贤。为人师表者,莫不以孔夫子为自己的终身典范。
李墓人正是要带着这部《论语》来时刻提醒自己,为人师表的重要。他在西街十八巷里养成的一身习气,可不要轻易表露出来。
他昨日想了许久,唯一的应付办法也只有靠着随机应变,还有跟墨老翁的交情。
墨老翁在京城混迹多年,势力庞大,有他出面推荐自己,要留住工作应该不是难事。他又想起墨老翁那年纪老迈,却霸气侧漏的形象和发言,真让人印象深刻。
“凭你我的交情,还不是一句话的事。”
有他老人家一句话,京城哪扇大门不是随意出入。
想到这里,浑身轻松了起来。
孔老夫子,今天开始我就跟你混!小弟一定不会丢你的人!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我来了!
***************************
当李墓人到达东城玉家大宅时,他知道他错了。
他错的恨不能扇自己二十个巴掌。
李墓人五岁的时候,他师父李兆仙就指着他的鼻子告诉他墨老翁这老不着调的信不过。当时李墓人只觉得世界上哪有人能比你还老不着调,就没把恩师的教谕放在心上。
浑不知今日才终于想明白。一个能跟他师父斗气斗了大半辈子的人,怎么可能不是个老不着调?!而他居然选择相信那个老不着调的话!
可这个时候才明白也晚了。
玉家大宅门前像是年关前的城门口似的,被人群挤得水泄不通。就算不计算围观上来看热闹的群众,光是玉家门前,看起来是在等待回应,目光迫切的盯着玉府大门,显然是想要跟李墓人争这份工作的人,起码就有四十来人。
有些人身着锦衣华服,身边跟着仆从,一望便知出身于大富之家;有些人衣着朴素,可方巾、交领书生袍、方头鞋在身,一把折扇在手,谈吐风流,说不尽的儒雅大方,倒真有几分饱学才子的模样。
这些人或三五成群,相互交谈;或独自带着下人家仆站在一旁。总之就是堵在玉家大门前死赖着不走。
李墓人看得呆了。
“这是闹什么?!”
这哪里是大户人家聘请先生,根本是摆擂台比武招亲啊!我怎么听说就我一个来的,究竟出什么事了?!
李墓人忙走到一旁,向一个看起来是卖豆腐的,正看热闹的年轻人问状况。他行了一礼,满脸笑容地问道。
“这位兄弟,你知道这玉府门口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吗?”
那卖豆腐的年轻人看了这书生的模样,年纪轻轻,眉清目秀的,看着还没什么钱。有心敲诈他一笔都不行。咂了咂嘴,厌烦地道。
“大活人长了眼睛不知道自己看么?”
话还没讲完,忽然一道黑影笼罩了这卖豆腐的年轻人的脑袋。接着那年轻人就觉得自己的脑袋陷入了一只铁箍般的手掌中,五指触及之处都是快要破裂开般的疼痛。眼睛看到的,眼前还是那个笑的像菩萨似的青年。可耳边却传来压得极低,又十分恐怖的话语。
“狗娘养的王八蛋,老子问你话你敢消遣我?你是不是想试试被剁成十八块拿去做包子的滋味?”
这年轻人平时走街串巷,不干买卖的时候也算是京城薄有名气的地痞。他哪知道这书生打扮、文质彬彬的青年一张口比他还狠十倍,把他差点给吓哭了。赶紧搜肠刮肚把自己会的恭敬词语都用出来。
“是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