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旨宣毕,崔亮率群僚再拜顿首,山呼万岁!
狄仁杰将圣旨合起,交到赞礼官手中,道:“众位平身!”
众官起立。
狄仁杰缓缓坐在了伞下的交椅上。
崔亮率众僚再次跪倒:“扬州刺史崔亮,率众僚属参见黜置使大人!”
狄仁杰起身道:“众位免礼!”
狄仁杰一指曾泰和封可言,道:“这位是江淮督察使曾泰大人。这位是工部侍郎封可言大人。”
崔亮率众官见礼,而后独自趋步上前,道:“久闻狄公英名,今日得见,三生有幸!”
狄仁杰微笑道:“崔大人太客气了。”
崔亮躬身道:“阁老,卑职为您介绍扬州众僚。”
狄仁杰点了点头。
崔亮一指吴文登,道:“这位,扬州长史吴文登。”
吴文登赶忙施礼。
狄仁杰还礼道:“吴大人免礼。”
崔亮走到另一紫袍官身旁道:“这位,司马陆正。”
狄仁杰微笑颌首。
崔亮来到杨九成面前,道:“这位,扬州漕运使杨九成。”
狄仁杰望着他,冷冷的道:“杨大人,本阁可是久闻大名啊!”
杨九成一愣,吃惊的抬起头来:“啊?”
崔亮心中暗吃一惊,赶忙上前一步,岔开话头:“啊,阁老,这位是法曹朱大人……”
他将身后的僚属为狄仁杰一一介绍,而后道:“阁老,卑职已将刺史府腾空,作为黜置使行辕,请阁老驻跸。”
狄仁杰微笑着点了点头,道:“有劳崔大人。”
崔亮道:“这都是卑职分所当为,不劳阁老介怀。哦,对了,日前听闻阁老染疾,不知已痊愈否?”
狄仁杰道:“多承记挂。区区小疾,已然痊愈。日前劳动崔大人亲身探视,狄某感激之至。”
崔亮笑道:“卑职不过是略尽人事,何劳狄公致谢。还有一事要想阁老禀告。”
狄仁杰道:“何事?”
崔亮道:“扬州城中有一位朝廷勋略——颖王元齐。”
狄仁杰一愣:“啊,对,对。这位颖王在平定徐敬业谋反时为圣上出了大力,是本朝为数不多的异姓王之一。怎么,他今日因何未到啊?”
崔亮道:“是这样。昨夜接到黜置使大令后,颖王派人给卑职传信,说阁老代天巡牧,他本应该亲自前往码头迎接,然半月之前,他感染麻疹,至今未愈。阁老也知道,麻疹极易散播,故此,颖王深恐对大人健康不利,因而未敢前来。”
狄仁杰微笑道:“颖王真是细心之人。罢了,曾泰呀。”
曾泰赶忙上前:“大人。”
狄仁杰道:“回去后,以我的名义具帖,问候颖王。”
曾泰道:“是。”
狄仁杰的目光扫视了一遍下站众僚,深吸一口气,缓缓的道:“诸位都知道,本阁此次奉圣谕提调江南,乃为查察邗沟覆船大案而来。两年来,邗沟屡发覆船之事,数百万石官盐无踪,运河梗阻,盐运不兴,圣上甚为忧虑。”
“前次,工部水部郎中李翰大人奉谕赴扬查案,却在山阳行馆之中自缢身亡,此事为邗沟覆船案又蒙上了一层阴影……”
下站的崔亮与吴文登、张九成对视了一眼。
只听狄仁杰继续道:“而且,据本阁所知,迄今在邗沟翻覆的都是江淮盐铁转运使的运盐船队。盐船翻覆后,官府派船前往出事地点打捞,奇怪的是,落水的官盐竟然全部消失无踪……”
此言一出,杨九成登时吃了一惊,抬起头来,狄仁杰的目光正望着他。
他赶忙低下头去。
旁边的崔亮和吴文登对视一眼,深吸了一口气。
狄仁杰道:“不知情形是不是这样的,漕运使杨大人。”
杨九成赶忙出班道:“卑职在。”
狄仁杰道:“邗沟渠段归扬州漕运使该管,事发的种种细节,杨大人应该最清楚。”
杨九成轻轻干咳一声,道:“啊,是。事情确如大人所说。”
狄仁杰道:“扬州刺史崔大人。”
崔亮赶忙出班:“阁老。”
狄仁杰道:“如此重要的情况,崔大人在给阁部的会文中为什么没有提及?”
崔亮登时语塞,顿了顿才道:“这,是,啊,卑职也是事后才知道这个情况的,故而未曾及时上报。是卑职办事疏忽,该当责罚。”
狄仁杰冷冷地道:“是疏忽,还是刻意隐瞒啊?”
崔亮猛吃一惊,抬起头来,道:“阁老,卑职万死不敢隐瞒真情,此事卑职是按照漕运使杨九成大人上报的移文一字不漏的抄送阁部,望阁老明察!”
狄仁杰脸色微寒的看向杨九成:“哦,那就是说,是杨大人在隐瞒真情喽?”
杨九成不满的看了崔亮一眼,道:“阁老,卑职又下情回禀。”
狄仁杰用手一指,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