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初夏时节,天气渐渐炎热起来,不过太湖边上却是一派清凉风光,湖边间隔几步便种着一株杨柳或是一些果树,水中莲叶接天,不少莲花已经含苞待放,风中传来清新的莲香,隔一段距离,树荫下就会有一张青石长凳,游人便可以歇脚。
路边的桃李杏这会儿都到了成熟的时候,游人渴了饿了,摘上几个,也没人管,不过,你要是想要把这个当做自家的,一股脑儿全摘了,那就等着管着这一片的差役过来罚款吧。
这两年,衡山王府直接对外摆出了一副不再管洛阳那边事情的架势,安心在无锡这边管理封地了。虽说军政事务没什么好管的,但是,封地上的赋税,可是有一部分是属于王府的,因此,封地富庶了,王府自然也跟着得益。
无锡这边本就是鱼米之乡,不过这些年来人口滋生,耕地数目却查不到一直保持不变,士族大肆兼并土地,已经有许多贫民失去了自家的土地,沦为佃户,好在这些年并无天灾人祸,朝廷也明文规定了租子不得超过五成,普通的人家日子还算过得去,但是,再差一点的人家,日子就过得捉襟见肘了,到了青黄不接的时候,往往就有人家不得不卖儿鬻女,好维持生计。
无锡这样的地方尚且如此,一些本来土地就贫瘠,且比较偏远的地方,只有更严重的份。李玮这几年已经开始帮着打理衡山王府的一些产业,当然,这个所谓的打理,并不是说他跑去真的管事,其实也就是拿一下大方向罢了,别的事情,自然有王府的各级管事去管。
作为已经确定下来的王府世子,李玮在李昊的允许下,已经直接接触衡山王府的一部分机密。衡山王府这几年看起来安分低调,实际上,却一直在暗地里面关注帝都的一切,并且,跟地方上的一些世家也有来往。对于这些世家,哪怕是崔家,李昊存的心思,其实也多半是利用,毕竟,世家这些年虽说在没落,但是,势力依旧比较大,皇室对世家看似优待,其实一直是秉持着防范并打压的态度的,这也是为什么,作为储君的李昭,娶的并非名门世家的元家女的缘故。
因为崔氏的关系,很多世家对衡山王府表示了善意,李昊虽说做出了一些承诺,但是说实话,别说只是口头上的承诺,就算是白纸黑字,只怕李昊也是不会真的去兑现的,毕竟,他的目标是登上皇位,要是坐到那个位置上去,却要被那些世家大族把持权利,那还不如留在无锡做自己的衡山王呢,反而轻松写意。
因此,对于那些世家推荐给自己的人才,李昊也是带着一些防范意识的。不过好在,世家那边也有些顾忌,他们并不敢引起隆安帝的注意,因此,派来的人一般都是旁支,而不是嫡脉,因此,这也就给了李昊一些可操作的空间。毕竟,俗话说得好,皇帝也有几门穷亲戚,不管是什么家族,哪怕是皇室,如今就算是开国太祖的子孙,除了少部分,大多数如今已经跟寻常百姓无异了,顶多在宗人府留一个名字,在赋税上有些优待罢了。
对于世家同样如此,很多世家的家族历史长达千年,千年下来,哪怕中间有些变故,人口繁衍下来,也是个惊人的数字,有的时候一个家族,即便顶不上一个城镇的人口,也不会少到哪里去,但是家族资源就那么多,你不可能真的占有一城一地,来奉养整个家族的人。人口多,资源却是不可能真的平均分配的,嫡脉所得的资源就会远远高于旁支,就算是嫡脉之中,家主一系也会占据更多的资源,接下来便是实权的族老一系,其他的人,所占有的资源就很有限了。尤其,大多数世家一直以来秉承着的传承理念,也就是,旁支永远不可能变成嫡脉,但是嫡脉中的一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却会被划分进旁支里面。这样的传承理念,很显然造成了嫡脉与旁支之间,看似旁支必须对嫡脉表示臣服,实际上,世家的旁支很多时候与嫡脉有着难以转圜的矛盾。
派到李昊这边的世家子弟,因为出身旁支,他们实实在在,并没有得到家族多少照顾。比如说王家那位王骏,若是王家出力,他也不可能真的屡试不第,最终不得不在棋馆中跟人家赌棋谋生。
这些世家子弟其实对家族的归属感并没那么强,他们有自己的心思,他们要证明自己,等到他们发现,想要得到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就该跟自己的家族划清界限的时候,他们会知道,到底应该怎么选择。以前就曾经出过这样的事情,有些旁支子弟,在艰难中走出了自己的一条路,悍然成为了皇家的一把刀,反过来对世家出手,回头直接带着自己那一支族人跟家族分了宗,另立一脉。
总而言之,这些年下来,李昊已经培养出了一批自己的班底,并且通过这些以及合作世家提供的消息渠道,对洛阳以及各地的局势都了然于心。
洛阳这几年可以说是风起云涌,东宫那边哪怕有名分有大义,但是这些都是皇帝赋予的,李昭这几年实际上可以说是一直处在风雨飘摇中。太子这个称号,既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毁掉一个人。李昭这几年下来,并没有能够真正体现出一国储君应该有的果决与魄力,詹事府的人才很多,但是人一多,大家属于不同的家族,有着不同的立场,就算是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