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乱世中兴> 第45章 后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5章 后续(1 / 2)

后宫的反应也很快,按理说,吴皇后之前在见元氏的时候,就该将事情告诉她,只是,吴皇后对在自己难得大办的一次千秋整寿期间,闹出这样的事情很是不满,其中元家又在里面充当了很不光彩的角色,这让吴皇后对元氏更是生出了几分不耐烦。

吴皇后那边直接发了中宫懿旨,宣布后宫裁剪用度,一应份例尽数减半,另外,又召集外命妇入宫,主持慈善义卖活动。当然,这个词也是穿越者带来的,皇家喜欢通过这样的活动来表示自己对于治下百姓的关爱,当然,义卖得到的钱是不是真的用到了百姓身上,那就不知道了。

这一次的慈善义卖,吴皇后直接拿出了下面送上来的千秋节寿礼,当然不是全部,毕竟很多东西涉及到礼制的问题,除了皇家,旁人就算弄到了,也只有拿个香案供奉起来的,稍有不慎,还要落个罪过,何苦来由,还不如拿出一部分相对来说的次品,平常自己也用不上的,卖掉算了。

皇后都这般以身作则了,自然底下的人也不能不识趣,先是后宫的诸位妃嫔都拿出了自己私库里的收藏,然后就是众多的外命妇了,上至超品的宗室王妃,下至普通的诰命敕命,纷纷表示,要跟随皇后娘娘的脚步,踊跃捐钱捐粮捐物,为灾区人民尽一份力云云。

既然是皇后牵头,最终主持这个所谓的慈善义卖的变成了内务府,户部那边倒是想争,奈何之前理亏,拨下去的款项居然也不去监督一下是否用在正途,全让贪官污吏给贪墨了,哪怕户部辩解这应该是都察院和工部那边的职责,但是,户部这边,一个失职的罪过却是免不了的。

洛阳这边,内务府出了一笔钱,跟京兆尹联手,开始组织流落到洛阳附近的流民建造简单的棚子好遮风挡雨,洛阳这边的市政建设虽然很不错,不过从流民里面招收一些临时工也是可以的,算是以工代赈,另外,赈济所需要的钱财还有粮食,很多根本就是洛阳这边的官员贵族还有一些大户出的。

总而言之,这次其实朝廷还是皇室并没有付出什么代价,算是将这次的事情给解决了,还能干掉一批人,腾出一批官位出来,让底下的官员为了谋得一个实缺跑断腿。

元家在这次事件中损失惨重,无论是家族的人才还是名望,毕竟,大家既然不能责怪太子,那么,元家自然充当了最大的替罪羊,当然,他们家的确不无辜就是了。

皇家不能闹出休妻之类的事情,哪怕是为了太子的颜面着想,也不能对太子妃过于苛责,何况太子如今唯一的血脉,哪怕是个女儿,那也是太子妃留下的,因此,元氏并未受到任何苛责,但是尽管如此,元氏心里也不好受。她的娘家元家这次受到了沉重的打击,本来元家这一代出仕的人就不是很多,而且,旁支更多一些,已经威胁到了嫡脉的地位,只是因为嫡脉出了她这么个太子妃,这才稳固了嫡脉的位置。

这次的事情,元家无论是嫡脉还是旁支都被削了一顿,最轻的也是丢官去职,那位在安阳担任知府的元家人,直接就掉了脑袋,连同其家人也被打入了贱籍,可以说是彻底毁了,以后想要脱籍,都极为艰难。

作为太子的李昭感受到的更多的是心理压力,几个太子太傅还有太子少傅之类的官员,原本不过是名义上的老师,但是,他们却奉旨过来给李昭讲学,主要就是告诉李昭,要亲贤臣,远小人,又将汉朝的例子给举出来,说外戚为祸的前车之鉴,李昭听得极为憋屈,还只能低头受教。

作为一个得等一把手翘掉才能转正的二把手,李昭的日子过得并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样威风八面,说实话,他本性温和,并不是什么偏激之人,也因为这个,有什么心事,也只能自己憋在心里,连个发泄的渠道也没有,如此一来,再心宽的人也要出现心理问题了,何况他本身身体也不好。

李昭已经连续好几天失眠多梦了,甚至不得不依靠安神汤才能入睡,脸色也很是不好,只是靠着宫人用脂粉掩饰,他甚至不敢叫御医看诊,毕竟他这病多半是心病,闹出什么郁结于心的事情来,难免要被有心人说一声怨望。

李昌那边很快得知了太子的情况,心中暗自幸灾乐祸,本来他想要趁着这个机会弹劾太子的,却被薛俭给阻止了,薛俭是何等老辣的人,自然知道,这事根本扳不倒太子,而且,圣人也没有怪罪太子的意思,只要太子一日有圣人的维护,太子的位置就稳固一日,与其弹劾太子,不如削其党羽,丰满自己的羽翼,在朝中占据更多的话语权呢!

只是,薛俭虽说是个老狐狸,但是,他也是当局者迷,就算是隆安帝对太子有什么不满,也不会考虑废长立幼,李昌无论出身还是年龄都不占优势,不过是拿来磨砺一下太子罢了,对于薛俭倾向于李昌,隆安帝已经生出了不满之意,只是薛俭为人谨慎,也没到致仕的年纪,隆安帝也不能拿着你怎么不保着太子,反而跟自己的小儿子眉来眼去这个理由逼着薛俭乞骸骨,因此,也就只好捏着鼻子认了,心里却琢磨着,元家此次算是废了,但是太子那边,还是应该给太子一些助力。

就在隆安帝盘算着是不是给东宫再增加点人才的时候,千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