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初三,大吉。这是钦天监测算下来的几个月里面最吉利的日子,正好用来册封太子。
可惜的是,钦天监什么都算到了,没有算到李昭的身体。本朝尚水德,玄色为尊,太子的衮服,采用的是玄黄二色,上面还要用金线绣上各种纹章,头顶要戴冠冕,腰间要戴玉带,上上下下的重量,估摸着都有二三十斤,尤其八月算起来是入了秋,但事实上,这会儿正是秋燥的时候,天气依旧炎热,册封太子的场所大半都在室外,就得顶着白花花的太阳,完成一系列的流程,尤其,为了防止中间有什么不雅的生理需求,几乎不能吃什么东西,李昭不过是一大早用了一碗参汤,虽说支撑着完成了一整套的流程,不过,瞧他的神色,看着却显得有些苍白,这不是因为紧张和激动,而的确是缺少血色,脸上也渗出密密麻麻的汗粒来,看着倒不像是热出来的。
祭拜了天地祖先,皇子大臣们又都拜见了太子,太子这个位置算是定下来了,隆安帝举办了大宴,宴请群臣,庆贺储君的诞生。
而李昊前往封地的日子,也定下来了,就在三日之后,就得启程。
衡山王府已经在收拾东西,因为衡山王是世袭不替的亲王,这边的王府会被保存,而且,遇上隆安帝万寿节或者是过年的时候,衡山王也可能奉召入京,到时候,也得在王府住下。因此,需要留下一些人看房子,还有主持洛阳附近的一些产业。
留下来的不光是那些下人,还有一些却是早已失宠的侍妾,她们本来就是只比一般的奴婢强一些的人,如今失了宠,这年头的男人,将侍妾一向瞧得很轻,除了正妻在法律意义上是跟男主人是平等的一样,那些侍妾什么的,就跟鸟笼里的鸟儿,花瓶里花儿一样,那就是闲时赏玩的物事,如今赏玩的价值没有了,差不多都被忘记了,留在京中,让她们衣食无忧也就是了,干什么千里迢迢带着她们去封地呢!
崔氏乐得如此,这年头虽然各处都修建了驰道,马车也算不上颠簸,一路往无锡而去,也可直接走水道,更是安稳,但是,水土不服依旧是个大麻烦,回头带上了,路上闹出什么病症来,那又是一场麻烦!
李玮也同样受到了影响,他屋里的那些丫鬟婆子一个个都在忙碌,他那个奶娘因为怀孕,这次是不可能上路了,只怕以后也见不到了,崔氏是不会希望自己的儿子跟一个奶娘过于亲近的,正好趁着这次机会,叫李玮将奶娘忘掉最好,也不准备再给李玮配上如奶娘这样的人,男孩子家,长于妇人之手不是好事,等到了封地,就该给李玮配上伴读小厮,回头也该写封信给自己的娘家,看看有什么年纪差不多的子弟,正好送过去与李玮作伴。
搬家的事情,崔王妃自然不需要亲自动手,但是,很多事情,还是要报到她那里的,因此,她也没时间教李玮启蒙了,李玮之前就发现,如今大概印刷术已经非常成熟了,崔王妃拿给他做启蒙的几本书,都是标准的印刷体,也不知道是什么人想出来的天才主意,李玮用的那几本三百千还有诗经之类的启蒙书,用的是套印法,下面绘了田字格,字也偏大,都在田字格里面,标点也比较完备了,不过排版依旧采用的是竖版从右到左的那种,这让李玮有些怀念。
崔氏没空教他,他直接就拿了纸,自己对着书描红,习惯了简体字的人,对于繁体字的适应能力总是有点差,李玮需要将这个习惯扳回来。不过,他那屋子里一直乱糟糟的,李玮写了两页,因为静不下心来,也就写不下去了,只得坐在那里,看着那些丫鬟婆子对着单子,收拾东西。有的东西要封存了放进库房,有的东西却要带上。
李玮看着那些丫鬟婆子一边收拾,一边念叨,哪些是要带走的,哪些要留下入库的,哪些是要赏了下人的,这让李玮直观地感受到了作为一个亲王的嫡子,自己享受到的是什么待遇。后世物质条件算是丰厚的了,李玮小时候,一年也添不了几件新衣服,即便是李玮成年之后,身边的平常人家,给小孩买衣服也要计较着,比如说一开始买大一点,可以多穿一年什么的。可这边,据说之前几年的许多衣服,早就赏赐给下人了,但是,仅仅是这一两年,就满满当当装了近十个箱笼。
还有一些匣子,专门放的是李玮的一些佩饰,从小时候戴的一些项圈手镯脚镯什么的,还有一些玉佩、玉牌、长命牌、寄名锁,专门做的小荷包香包,分了种类,装在不同的匣子里面,上面都贴了标签。另外,还有一些是李玮这么些年玩的玩具,七巧板、孔明锁、九连环、小刀剑、小水车、皮球之类的,以及一些很有现代气息的玩具,比如说积木、水枪什么的,李玮在一边插口,只留下了几个做得很精巧的水车、农庄的模型,又将孔明锁、九连环金的玉的各留下了两个,又拣出了一把没有开封的短剑,便吩咐其他的就不用带了。这种小事,李玮自然是可以做主的,她们还担心李玮非要全部都带上,回头找不见哪个发脾气呢!
越急越容易生乱,那边李蓉晚上的时候,不小心着了凉,她生母胡氏气得将李蓉身边伺候的人打发了好几个,剩下的挨板子的挨了板子,差不多都被贬了,连李蓉的乳母也被胡氏训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