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我和郑和下西洋> 第22章正月十四的花灯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2章正月十四的花灯(1 / 2)

王从安心了,真的。这个安心,是指若是他以前在心里还有那么一丝丝不太愿意成为一个小丫头片子的跟班的心思的话,那么现在,他这一点点心思早就消失不见了。

王从以前是混的不怎么样,要不是这样,他也不会跟着李蛇这样一个被漕帮踢出来的弟子亦步亦趋了,在他看来,漕帮的少帮主,那都是已经需要他高度仰视的,遥不可及的人物了,而这些天他看到了什么?那位据说是漕帮连老帮主最疼爱的孙子,跟自己的这位“家主”勾肩搭背,好的跟兄弟似的,他还有别的心思才怪呢。

然后,他“很不小心”的又知道了,自己的这位家主,原来还是一个正儿八经的锦衣校尉,虽然这锦衣校尉在京师里,一抓就是一把,但是不要忘记了,这里是京师,人口接近百万的京师,锦衣校尉是不少,但是,那是在街上才看得到的。哪一个在街面上混生活的混混,能够跟一个锦衣校尉活生生的生活在一个屋檐下了。

呃,也不是完全没有,校尉们也是有帮闲的,不过,即便是那些在校尉们眼里不入流的帮闲,放在街面上,那也是了不得的大混混了,若不是犯了人命案子,各处衙门都是不带搭理他们的。

王从似乎看到自己面前,突然出现了一条金光大道,觉得浑身都是干劲,这人生在世,图的是很么,不就是吃喝不愁,活得风光体面么。吃喝他现在当然不愁了,前些日子,老爷还给大家都发了笔钱过年呢,好多年过年的时候,没回哥哥嫂子那里,这次回去,大包小包各种年货,他分明看见从不正眼看自己的嫂子,嘴都乐得合不拢了,那股热乎劲儿,让他觉得自己这前半辈子,算是白活了。做人,还得做这样的人,才有滋味啊。

听大纲少爷说,年后这各衙门开衙办公后,自家老爷就要到锦衣卫的衙门里当差去了,这当差去老爷少不得要几个帮闲不是,自己在这地头上,这么熟悉,老爷肯定不会不用自己,到时候,这街面上,谁不认识我王从。一想到那种扬眉吐气的日子,王从觉得自己整个人都轻快了许多,嗯,到时候,自己一定要取一个拉风一点的化名,像“蛇哥”那样的名字,简直是土的要死。东街之狼?这名字似乎凶了点,要不,净街虎?这不也不成,哎,取个威风点的名字,真难啊!

“王从,跟上,你干什么呢?”邬元狠狠的瞪了有些心不在焉的王从一眼,低头朝前走去,王从心里一凛,急忙跟上。

今儿是正月十四,是试灯的日子,尤其他们身处的夫子庙这一带,简直就成了灯的海洋,龙灯、宫灯、纱灯、花蓝灯、龙凤灯、棱角灯、树地灯、礼花灯、蘑菇灯,长的,短的,圆的,方的,八角的,大肚的,琳琅满目,一眼望去,处处都是一片灯火阑珊。

正月十五闹花灯,其实,这花灯从正月初十起,就已经在灯市上到处都是了,真正的重头戏,自然是在正月十四的试灯,十五的花灯和十六的罢灯这三天,马锦儿吃完晚饭,就要闹着上街看灯去,不仅拉上马恩,连这一直都是不太愿意出门的马和,也被她一块拽来了。

此刻马锦儿而头上扎着一个“花蝴蝶”一样的头饰,两个脸蛋红扑扑的,正兴奋的拉着娜泽在人群里窜来窜去,不时发出惊叹声,模样十分快活。像这样的头饰,在这灯节里,不分男女老幼,很多人都插了一个,甚至几个,据说,这叫“闹嚷嚷”,是大明灯节时候的风俗。马恩自然不会将这看起来非常娘炮的玩意插在自己的头上,但是可怜的娜泽,头上已经被马锦儿插得好像卖冰糖葫芦的一样了。

不过,娜泽还不是最可怜的,最可怜的,自然是跟着这两位女主子,时刻保护他们连个的邬元和王从了,两个女孩子,是哪里热闹就往哪里凑,马恩和马和可以在后面慢慢踱步,但是,邬元和王从不行啊,他们得盯着她们两个,一步都不敢放松,尤其对王从来说,这跟着这两位主子,比大纲少爷逼着自己和他练拳辛苦多了。

“国泰民安是不是!”马和看着前面嬉闹的两个女孩子,微微笑着,和马恩边走边聊。

“我没想这个?”马恩一愣一愣的,眼神确实随着刚刚窜上天空的一朵烟花,打了个旋。

“那你想些什么,怎么你这点年纪,老气横秋的像个老头子一样!”马和呵呵笑了笑,显然,这样的环境,让他很自在,心情也随之变得好了许多。

“我就是在琢磨,这一夜下来,得烧掉多少银子啊,这都是钱啊!”马恩有些心疼似的说道,虽然,这钱和他一点关系都没有。

“要不了多少银子吧,在内廷的时候,这些花费倒是有人计算过,不过是一个上等县一年的赋税罢了!”马和不以为然,大明藏富于民,这点钱还真的算不了什么。

“听说以前皇后娘娘也和皇上,在这灯饰里微服私访呢?”马恩想起一则趣闻,好像是以前在《故事会》还是什么杂志上看到的,说朱元璋游览灯饰,发现有灯谜上绘制着一个女人怀抱西瓜光着脚,以为这出谜语之人,就是借此讽刺“淮西女子好大脚”的马皇后,甚至大动肝火。

“哪里的事情?”马和一愣,旋即想起马恩出自民间,这些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